在江川老县城(江城)北门,有一眼四方井,井水常年清澈晃荡,漫边流淌。多少年来,这眼大井的井水不但能满足江城城内上千人的饮用,还可以灌溉城周围的秧田及供城内民房火灾的消防之用。这眼大井的水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江城一带的人都清楚,它出自北门外东北角一处叫“小地龙”的地方。

小地龙后而是一座乱坟茔,当地一些老人又将小地龙这股泉水叫做“枯骨水”,为什么这清凉甘甜的地龙水又称“枯骨水”呢?传说很早以前,江城北门还没有这眼四方井的时候,城里的老百姓吃水都要到小地龙那里去挑。有一年,江川来了个赃官,他上任不到三天,就派人将小地龙这股泉水封锁起来,然后在全城贴出告示,说小地龙的泉水是地龙圣水,纯属官家所有。

老百姓若要食用,一挑水需交一枚铜钱,否则,任何人不准舀走一滴。城里百姓无奈,只得照办。无钱买水的,只好到河里去挑,到秧田里去舀。就这样过了一两年,这赃官靠着小地龙这股泉水发了笔横财。可他还不够满意,总想靠小地龙这股泉水来发大财、升大官。经过一番合计,他将大部分搜刮来的钱财用来巴结他的上司。

timg.jpg

接着又写了一道奏本送到皇帝老倌那里,把小地龙的泉水说成是天上少有地下无的甘露,吃了能舒筋活絡、益寿延年。这奏本到了京城,皇帝老倌看了后,龙颜大悦,就下了一道圣旨,命这赃官将小地龙泉水源源不断地送到皇宫。这赃官接到圣旨,欢喜得跳起三尺高。他急忙吩咐手下窜到各个村寨,通知所有青壮男子,按期服役送水。

并规定: 若有违抗不送水者或送水途中逃跑者,罪及全家,重的坐牢杀头,轻的罚做苦役。百姓接到通知,谁敢违抗,只好放下田中活计,规规矩矩去挑水服役,那些有钱人家的人哪个受得了翻山越岭、趟水过河之苦,便悄悄地往衙里送钱送礼,求这赃官免掉这份苦差。俗话说:“人有小钻钻,天有大算盘。”

几年后,由这赃官因进贡水有功,加之得他好处的上司又在在皇帝老倌面前极力推荐,由一个小小的县令升为朝中大官。在他荣升之后,朝廷又委派一个新县官来上任。这个新县太爷可不像前面那个赃官,他一到江川就微服私访,察看民情。当他得知前任县官借进贡水之机鱼肉乡里百姓的事后,心里非常气愤,决心寻找机会整治整治他,替江川百姓出口怨气。

timg (1).jpg

新县太爷想到:要整治前任县官,首先要想法免除老百姓送贡水的苦役。不过,这事谈何容易,这贡水乃是皇帝亲口指令要的,他不开圣口,谁敢免除! 再说小地龙的泉水,本身清凉甘甜,无可挑剔。至于老百姓的死活,在那些王侯眼里,还不如蚂蚁。这事还得有个万全之策,否则,自找苦吃。一天,这新县太爷来到小地龙巡视,见到泉水塘后面一块地方长满刺丛杂草。

里面不时传出狗的撕咬声。他扒开刺丛走进去一看:大大小小的坟包星罗棋布,坟包之间到处是死牛烂马的残骸和死人骨头。风一吹来,各种腥臭味扑面而来。他不便久留,急忙退了出来,又见一位老人前来挑水,便走到老人面前问道:“老伯,这小地龙头上这片荒滩是哪姓的? 地名又叫什么?”

老人见是新任县太爷,急忙放下水桶回答说:“太爷,这地方自古以来是个乱坟岗,不是哪家哪姓的,当地人都叫它乱坟园。这里的死人也不知埋了多少,这小地龙后面,只要用锄头挖,到处都挖得出死人枯骨来!”新县太爷听老人这么一说,心里一动,紧紧拉住老人双手说:“谢谢你,老人家,我有办法了!”回到县衙,新县太爷连夜写了一道奏章,第二天派了一个心腹快速送往京城。

timg (2).jpg

奏章呈到皇帝老倌手里,他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启禀圣上,原江川县令在任期之中犯有欺君之罪: 罪之一,今江川所进贡水,井非地龙圣水,实为“枯骨水' ,罪之二,彼借进贡水之机大肆鱼内乡里,罪之三,强征劳力长期服役,致使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以上罪状,不治之恐有损皇上政声,还望皇上详察。”

皇帝老倌看后,决定派一钦差到江川察看,待弄清真相再作处理。钦差到了江川,在新县太爷的路同下,来到小地龙察看,果见小地龙荒滩上有无数荒坟。叫人将泉水塘上边土埂挖开一道缺口,只见腐朽的棺材一层压着一层,其间露出不少死人枯骨, 与新县太爷所说一点不差。急忙折回京城,向皇帝如实禀报了在江川的所见所闻。

不到半月,皇帝老倌又一道圣旨下来,停止小地龙泉水作为贡水进京,同时将那前任赃官革职查办。事后,新县太爷又废除了老百姓食用小地龙泉水要交钱的规定; 接着又亲自主持动工,在北门城内掏了一眼四方井,将小地龙泉水用瓦筒从地下引到井中。自那以后,江城的百姓吃水再不用出北门去挑。“枯骨水”的传说也一辈一辈地流传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