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除了啤酒烤肉和姑娘們靚影的裙襬之外,還有一樣東西隨之而來,那就是夜半正當熟睡之際的嗡嗡蚊蟲。

  無論你是文藝青年,還是科學青年,只要身體裏還湧動着鮮紅的血液,在這喧囂又躁動的盛夏光年中,恐怕都難逃昆蟲綱雙翅目蚊科生物母蚊子的覬覦與饕餮。就算是逍遙搖擺的莊子,也會欲哭無淚地寫下“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夏天的夜班,編輯們在蚊子的陪伴下簡直是“酸爽”,誰沒和蚊子來過法式熱吻?誰沒在半夜被逼無奈“啪啪啪”(我說的是打蚊子)?誰又曾在多次的“人蚊大戰”中笑到最後?當然,一些編輯也會用蚊香或花露水來驅蚊,凌晨時分,煙霧繚繞,編輯值班室仿若仙境。so,飽受摧殘的本編突發奇想——如果這個世界上蚊子全部掛了行不行?

  翻閱資料發現,與本編一樣“剷除蚊子於地球”的有志之士可謂不少,科學家們關於蚊子的討論也是爭論不休,大致結論如下:生態改變——衆所周知,任何一個物種存在都是有意義的,蚊子也不例外。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有名有姓蚊子超過3500種,其中有一兩百種會叮咬人類或者在你旁邊嗡嗡亂飛。從生物鏈角度來看,蚊子作爲底層的物種,以它爲捕食對象的壁虎等高一層的物種來說,蚊子的消失必然會對它所在食物鏈上層的物種帶來一定的災難,比如在北極苔原過去總是避開蚊蟲的馴鹿羣行進路線會改變,沿途生態也會跟着改變;多種蜘蛛、蠑螈、蜥蜴和青蛙,也將失去主要食物來源……

  人口增加:除此之外,昆蟲學家丹尼爾斯迪克曼表示,“滅除蚊害會造成人口會增加,這就是結果。” 消滅蚊子將拯救許多人的生命,並使更多人免受疾病折磨,許多非洲國家將不再爲瘧疾所困。

  後繼有人:然而,消滅所有蚊子難道不會一勞永逸嗎?就職於佛羅里達醫學昆蟲學實驗室的生態學家菲爾·魯伯斯認爲“消滅蚊子只能暫時緩解人類的痛苦”。

  想要根除某種病菌攜帶者多半會徒勞無功,鑑於它的生態位會很快被別的攜菌生物填充。“假使將來我們成功消滅了蚊子,那些有它們活躍的生態系統大概只會打個小嗝,然後就繼續該咋咋地。蚊子留下的空檔自有他人接替,但繼任者會是更好還是更糟……這就沒人知道了。”所以說,消滅蚊子並沒有什麼卵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