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對於人類探月的“探、登、駐”三大步,目前美國已走完了前兩步,前蘇聯/俄羅斯走完了第一步,而歐洲、日本、中國和印度等還都處在第一階段,以探月爲主攻方向,並按照繞月、落月、返回三小步分步實施。但這些國家的最終目標還是在月球建立永久性駐人的月球基地。

  那麼,若打造月球導彈基地,如何讓登月技術在軍用領域上發揮重大作用?月球上的發射基地又將如何選擇?下面,我們將一一揭開這些看點。

  制導技術可用於研製導彈

  探月工程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表示,在此次發射任務中,嫦娥三號要一次入軌,直接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發射時出現一點偏差就將出現很大失誤。姜傑稱,爲了保證發射精度,擔負運載嫦娥三號任務的長三乙改進型火箭首次採用了雙激光慣組加衛星導航修正複合制導方式,確保火箭精確入軌。

  複合制導指的是採用多種制導方式制導,通常只適用於中程以上導彈,我國的紅旗9防空導彈就應用了該技術。姜傑解釋說,雙激光慣組平臺是一個內測裝置,就像人的“小腦”一樣,它藉助陀螺等敏感器判斷火箭的飛行姿態,並利用數字化方程模式計算出如何校正,同時利用其慣性環境,確保火箭不偏離預定的軌道。

  “在此基礎上,嫦娥三號增加了衛星導航修正裝置。”姜傑介紹,因爲雙激光慣組平臺是內測設備,如果在火箭運行過程出現系統誤差導致火箭飛行軌道異常,衛星導航修正裝置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對此,軍事專家李大光稱,嫦娥三號的制導技術非常先進,無論是遙控制導,還是動力系統都可能會應用到我國的導彈研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