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灿烂,浩浩汤汤,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先民们创造了不胜枚举的文化梦想。而唯有中国鼓所承载的文化宽度和厚度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图腾崇拜、庙堂祭祀、宫廷庆典、沙场作战、迎神赛社、婚丧喜寿、酒令传花......鼓,是神秘的,也是悲壮的;是欢乐的,也是严肃的。从远古而来,余音未曾断......

鼓,是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先民多事鬼神,在各种祭祀活动中,人们以畏惧的姿态来祈求神灵的庇佑,鼓等成了人与诸神之间的媒介,配以乐舞,为祭祀活动增添了强烈的仪式感。

远古时期的鼓分木鼓和陶鼓两类。木鼓在地下早已腐朽,而陶鼓则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这些陶鼓成为先民生活状态的见证。

海岱文化区的陶鼓在距今6400年左右的北辛文化晚期中开始出现,大汶口文化被广泛使用,至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数量明显减少,到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基本绝迹。目前为止,该地区共发现陶鼓20余件,主要出土在兖州王因、邹县野店、泰安大汶口、广饶五村、青州桃园、费县上冶二村等遗址中。

先民制作陶鼓是为了模仿地震的声音,地震又被称为大地的心跳。

仿佛看到了东夷先民踏地为节、击鼓而歌、祈求着神灵佑护的场面。

鼓的形制多样,有釜形、罐形、葫芦形、束腰形、喇叭形等,在氏族祭祀、庆典舞乐、征战狩猎中被广泛使用,不仅是乐器,还兼具报时报警、传递命令信号的作用。

【陶鼓属单面鼓,制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非常巧妙的制作工艺,先民们的睿智和才能,也让世人叹为观止。】

东夷先民随着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生活的改善,还创作出埙、铃、哨、角号、响器等乐器。

这些乐器虽然比较原始,形制也很简单,但却成为当时先民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什么比这种声音更能打动人的了。它来自远古,数千年来在晴朗的日光或月光之下,洞穿人们的灵魂。春来秋去,万物轮回,只有这原始的信仰永恒留在这片土地上。

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鼓的含义深入人心。它传达出的信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只要鼓声响起,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便从血液里迸发出来,高昂的斗志燃起,凝魂聚气,勇攀高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