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工智能

它已不是前沿实验室里的冰冷名词

它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因

是我和你都可以在餐桌上讨论的话题

5月10日——5月12日

智能体验·智慧生活

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如期而至

跟着大咖与学者

一起探讨有温度的AI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无人飞机、无人汽车、无人超市......

这些人工智能的结晶越发高频次地

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意味着走过六十多年、

并且经历两个寒冬的人工智能,

终于又迎来了新的一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AI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说:

“所谓新一代人工智能,

其最大特点是直面解决现实问题,

这是起点,同时也是落脚点。”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人工智能,要为我们所用

记得在去年的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颁奖典礼上,

李德毅院士说过:

“人工智能将会以

润物无声的柔软改变整个世界。”

当时,这句话听起来还很抽象,

但经过短短的半年时间,

一切都起了变化。

无人机、人脸识别技术等

人工智能产品开始变得随处可见,

它们取代了一些笨重的、复杂的操作,

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些改变并不是强行植入的、突兀的,

而是温柔的、实用的,

潜移默化的。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人工智能的意义并不在于

科学研究中出现某个特别值得大家

为之一震的发现。”

李德毅说,

“虽然事实上像AlphaGo这样的程序

的确震动了大家,

但是像这些推理的方式,

在人工智能、包括深度神经网络方面

以前就曾有过,

只是因为云计算大数据造就了今天

人工智能对全社会的一个大爆发。”

李德毅院士举例说:

“比如人脸识别成为了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

比如无人驾驶解放了我们的双手,

这才是老百姓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

这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趋势。”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的确,在智博会的现场不难发现,

那些概念中的超级高科技

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不仅操作便捷、易接受,

价格也比较亲民。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初始阶段的智能产业更要诚心对待

以如此发展趋势来看,

人工智能的触角在未来也许会

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甚至是城市发展中的细枝末节。

但李德毅却表示:

“现在,有些企业穿上智能的马甲,

一下子变成了所谓的智能产业,

事实并不是这样子,

这是现在需要防止的。”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真正的智能产业,

是产值在智能方面占较大比重的,

比如“科大讯飞”就属于标准的

国家新兴智能产业。

“有些企业在无人驾驶行业中

做汽车底盘,

那它的职能所产生的价值

在行业GDP里占了多少比重?

也许很少。

有些互联网公司也在做智能产品,

但‘智能’的部分又有多少?”

李德毅说。

对于正在经历初始阶段的中国智能产业,

踏踏实实地诚意对待是基础,

“穿上马甲”的行为需要受到重视。

在智能产业定位还不够明晰的时候,

我们更需要给它的发展

留一片良好的生态环境。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苏州有机会形成智能产业聚集地

“我们特别看重长三角的生态环境,

这个以苏州为核心的辐射区生态比较好,

可以把智能产业培育起来。”

李德毅说,

“实际上京津冀、粤港澳也都是生态圈,

我们希望大家有个概念,

在制造业、教育业、金融业和医疗业

这四个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行业,

如果在横向上有好几个生态圈配合这些行业,

这样整个国家在智能产业发展上

就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这次为参加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

而来到苏州的李德毅,

第一时间参观了苏州的无人驾驶试验区。

他说:“我一直在研究宇通的大巴,

他们的新能源和无人驾驶车

在他们厂区作为通勤已经常态化了。

那苏州的新能源无人驾驶车

是不是也可以在厂区先让职工用起来?

这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我们期待着。”

智博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我所用”

经过对苏州较深入的了解,

李德毅认为苏州政策条件环境好,

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形成

智能产业聚集地。

“但绝对也不是一哄而上的!”

李德毅提醒到,

“企业之间有合作的互惠互利,

才能形成平衡的产业链,

如果智能产业的产业链没有形成,

就长远看来,

也终究是一盘散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