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了幾十年的傳統機箱產業,內部開始出現“分裂”。一些企業感受市場的召喚,率先走上轉型升級的道路,向上向下延伸產業鏈條,脫身競爭日益激烈的傳統市場,在新行當裏日漸成熟,並推動着傳統產業的進一步提升,使新老產業發展相得益彰。

本報記者鄭進超

機牀躋身國內一流

最近,部分機箱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據業內人士介紹,由於競爭激烈,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業開工不足。

對於這樣的情形,漢智數控機牀公司多年前就已經有所預見。當時,公司董事長王金成手下的精誠偉業公司機箱銷售額已經突破7000萬元,登上企業發展的巔峯。但王金成清醒地認識到:機箱行業屬於配套加工產業,技術含量並不高,沒有自主品牌,難以真正做強做大,繼續發展的空間有限。

於是,他把目光瞄準了機牀產業。

機箱與機牀雖然是一字之差,產品的技術含量卻不可同日而語。一個從未接觸過機牀生產的企業要做機牀,外界很多人質疑。

其中的風險自不必說,但在王金成看來,不創新企業就會走進死衚衕,他誓要走出一條新路來。

開始時走得並不順利,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與年銷售五六臺的慘淡業績形成了強烈反差。在此情形下,他們依然沒有放棄,反而在資金、人才上繼續投入。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漢智公司研發的數控機牀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取得了3項發明專利和9項實用新型專利,並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其五軸衝牀機身系統成爲科技部對外合作項目,並享受資金支持。

目前,漢智的數控機牀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因爲性價比更高,其自主研製的數控衝牀和數控折彎機技術領先國內同行,全自動數控機牀生產效率是普通數控機牀的兩倍,而加工精度更是提高了10倍,青縣越來越多的機箱企業喜歡用漢智的產品,安徽的一家集團公司和漢智公司一次性簽訂了4000萬元的訂單。

智能配件身價倍增

鎖具只是機箱上的配件,但不同的鎖,價格也天差地別,有的賣幾十元,有的則能賣到幾百元。青縣盛峯公司生產的智能鎖,利用最新的物聯網技術,市場價格成倍飆升,可賣到普通鎖的數倍。

盛峯公司生產機箱起家,但他們的眼光卻不侷限在機箱上。

幾年前,他們就決定延伸鏈條生產鎖具,在當時是青縣唯一一家鎖具企業。爲了做出像樣的鎖具,他們將生產車間特地搬遷到寧波去學習。

目前,他們的標準件產品供不應求,還在非標產品上深度開發,專門到模具企業學習開模,降低開模成本,拉開與同行的距離。

面對行業日趨激烈的競爭,他們不走低價競爭的路子,而是向高端攀登,開發了智能鎖。他們和西安交通大學合作,開發了物聯網平臺,將西安交大的技術優勢,嫁接到自己的產品上。

盛峯的智能鎖,可做到遠程控制,開鎖需授權,並指定專人開鎖,防盜性能大幅提高。

去年,山東省內鐵塔控制櫃上的鎖具均改爲電子鎖,數量高達幾千把,均由盛峯生產。

眼下,身處電子機箱企業的集中地,盛峯又把眼光轉向了光纖生產,進一步向高端進發。

後來居上替代進口

巧合的是,另一家生產機箱的企業也開始了自己的轉型路。

河間的華興新銳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最初生產鐵附件,從鐵件加工轉型到光纖通信領域,其中包括機箱等產品,接着他們開始了第二次轉型,專注於光學檢測儀器、儀表。

2003年至2004年,光纖在世界範圍內開始流行。華興新銳公司董事長閻志兵意識到,傳統的產品市場早晚要飽和,一些企業必定會被淘汰,他開始思考企業的未來,並決定轉型,在北京成立研發公司,聘請專業人才專門研發新產品。

2010年他們在河間經濟開發區的廠區建成投產,銷售收入達到3000多萬元。

2014年,閻志兵又有了新發現:隨着光纖通信的逐漸普及,光學檢測儀器、儀表在通信領域的市場空間巨大,一年有十幾萬臺的需求量。於是,閻志兵決定要再上一個臺階。

光纖熔接機技術興起於國外,最早控制在日本、韓國和美國企業手中。在2006年以前,國內並不具備熔接機生產能力,只能依靠進口,價格高達三四十萬元一臺。2006年開始,國內纔開始着手研發這項技術。南京、深圳的一些企業相繼具備了生產能力,但是約80%的零部件仍靠進口。

進口就會受制於人,華興新銳的突破口在哪裏?爲解決這個問題,華興新銳和北京郵電大學合作,研發出了自己的產品——H5光纖熔接機。這款產品60%至70%的核心零部件實現自產,並獲得了4項實用新型專利。

這款自主產品有諸多技術優勢,開機只需9秒,典型接續時間只需7秒,良好的性能,可使施工速度翻倍,而且對光纖損耗小,不會使流量受到限制;同類產品在-10℃以下無法工作,華興新銳的產品可在-20℃左右工作。

以技術贏市場,華興新銳成爲中國三大電信網絡運營商以及中國廣電網絡、國家電網、國防通信及國內外多家網絡通信公司的優質供應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