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宣佈,美國母親節定在五月份的第二個基督教禮拜天。100多年過去了,隨着美國文化影響的擴大,“母親節”這一概念開始被更多的中國人“認同”。可是,又有多少人在意:母親節是一個舶來品呢?

又有多少人知道:即使同處美洲,阿根廷等國也有自己的母親節;雖與美國文化相近,歐洲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母親節;哪怕是被美國征服的日本,也沒有將美國的母親節視作自己國家的母親節……而在中國,那些認爲“過節是小事”的人都在興奮。

古時的中國沒有母親節,難道古人就不孝敬母親嗎?

每當母親節來臨之際,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太多的人在刷屏,滿滿的都是對自己母親的愛,所有人都是孝子孝女。可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自己的母親不會玩微信,也不刷微博?大概他們並不在意這個,只要朋友們看到就行了。

那些認爲“過節是小事”的人,可曾注意到:節日,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和載體。多年之後,可能許多往事都已經淡忘,但過節時的情景卻鮮有忘卻的。當後世子孫們都過着美國人的節日時,是否會質疑自己國家文化的來源?

當然,並不是說母親節是一個不好的文化,只是有一點值得深思:爲什麼非得在母親節這天,“借用”美國人的節日,向別人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是不是可以認爲:母親節過後,就可以不再關心、孝敬自己的母親?

古時的中國沒有母親節,難道古人就不孝敬母親嗎?

學者李漢秋曾對此表示過擔憂,他說:“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證,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沒有了民族的文化,民族也就消亡了。如果我們的重大節日都過人家的,我們還有自己的靈魂和血脈嗎?”竊以爲,李漢秋的擔憂不無道理。

古時的中國並沒有“母親節”,可古人對母親的孝敬卻是刻在了骨子裏了;哪怕某些在現代人看來是愚蠢的行爲,可其本意卻是值得所有尊敬的——比如《二十四孝》,也許其中的行爲是愚孝,可卻是受當時的侷限性所致。

古時的中國沒有母親節,難道古人就不孝敬母親嗎?

古代沒有朋友圈,也沒有微博,可是,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幾乎所有人都對母親很孝順,即便古時女性的地位並不高——漢文帝劉恆“目不交睫,衣不解帶”,只因母親病倒了;董黯冒着殺人償命的刑罰怒殺鄰居,只因鄰居辱罵毆打自己的母親……

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美國母親節帶有鮮明的美國文化的印記,它與美國曆史、宗教密不可分——即使憲法賦予我們信仰的自由。當我們迷失在美國文化中後,又有誰來繼承華夏文明?別讓最後一個文明古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更多有料、有趣的歷史,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正眼看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