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國內或者是國外,有不少音樂製作人、後期工程師,都陷入了一個巨大的誤區。可能是因爲大家做的都是電子音樂,所以在混音和母帶這兩道後期工序中,有不少人將它們表現得太過“一視同仁”,不同音樂風格卻用同一套方式完成混音和母帶。

但不得不說,這樣的處理方式有失偏頗。假設我是一名音樂製作人,我將一首Orchestral Deathstep丟給音頻工程師,讓音頻工程師幫我完成混音和母帶,但是他卻用Big Room或者Future Bass的方式進行混音和母帶,那麼效果必然適得其反。

如果用非常通俗的方式解釋混音,混音就是將音頻的頻段、音量、動態、效果等方面進行處理,通過效果器、混音臺、DAW的各種插件,解決音頻中的各種不和諧以及爲聲音潤色。之所以它被歸爲混音,正是因爲它的目的是修正和優化你的前期製作。

而母帶則是在完成混音,通過各種插件和技術讓你的曲目進行各式各樣的後期處理完畢後的另一個音頻後期工序,讓進行過混音的音頻轉輸成最終發佈使用的文件。通過數字和模擬信號實現母帶之後,也意味着音樂的成品正式形成。

在過程中,混音和母帶也是需要根據不同的音樂風格來處理的,特別是混音。比如說如何修飾它的Bass,如何修飾它的Lead,如何修飾它的Drum,不同音樂風格之間的概念截然不同,所需要用到的混音插件和硬件自然也不一樣。

在去年,有一位美國的音頻工程師對我們身邊的音樂製作人提出了一個非常優質的意見。“如果你想把後期的工作交給別人,讓他們通過混音和母帶技術爲你修飾音樂,那麼你有必要提供一首相似類型的曲目參考,工程師才能搞得明白你想如何進行混音工作”。

當你通過EQ等技術調整一首曲目的高頻或者低頻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你已經可以讓一首曲目“改頭換面”,例如通過把Brostep的Bassline高頻全部削減至Sub-Bass的手段,讓一首Brostep變成聽起來很像傳統Dubstep,這並非不可能。

我們從很多曲目中都可以發現,不少單曲的混音技術其實是成熟的,母帶也足夠上檔次。但事實上它們還是可能存在巨大的錯誤,一首Riddim Dubstep卻用了其它音樂風格的方式混音,導致一些配器的處理和主次明顯有誤。

所以我們總是建議製作人從更高的層面上了解音樂,當然也包括它的混音等等。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Bass音色或者Pad音色如何選擇效果器以及調整EQ,都將決定你的這首音樂最後聽起來會不會達到你的效果,又或者與目標南轅北轍。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