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江影評

影片簡介: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令韓國經濟陷入嚴重危機,外匯儲備僅剩下39億美元的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貸款求助,但代價是韓國的經濟政策必須接受IMF的干預和監督,爲韓國帶來了貨幣貶值、企業破產、公司裁員等一系列慘痛後果。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全國銀行的中層韓詩賢作爲特別小組組長,發現了國家金融潛藏的危機,提出了質疑,政府高層警醒,面對韓國即將在幾周內“破產”的威脅,他們最終選擇了放棄中小企業和普通市民。韓詩賢雖然據理力爭,當因爲拿不出有效的“止血”方法,加上高層默許,導致最後韓國的經濟徹底被國際貨幣組織把控。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尹正學原本是金融機構的職員,他通過數據分析和多年的行業經驗推測出韓國的經濟必然出現問題。他拉攏到兩位以前的客戶,讓他們買入大量美元,坐等韓幣貶值,然後憑藉匯率差價,用美元大量買入價格暴跌的房產。尹正學看透了韓國高層的把戲,同時深諳人性之道,在瘋狂賺錢的同時,他也流露出了對於金錢和慾望的反感。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小企業老闆岬秀,他無法預料什麼經濟危機,更不懂銀行貸款的危險。金融危機山呼海嘯般襲來,他的生活和家庭一點一點被捲入了深淵。原料價格因爲貨幣貶值飛速攀升,商店關門,他們的貨品斷了銷路,同時,他們的債務即將到期,下游鏈條催他們還款,而這時,他們只能賤賣自己的不動產作爲抵押,資金鍊迅速斷裂,他們難以維繼。在看到原料供應商老闆被迫自殺後,他也差點邁出了自毀的腳步,是家人讓他鼓足了最後的勇氣。

20年過後,97金融風暴的慘狀已漸漸被人遺忘,年輕人大多對金融危機不會有感知,但經歷過的人依然記憶猶新。韓詩賢依然在研究韓國的經濟走勢,國家銀行感知到了新的危機即將爆發,她被邀請進入研究小組,爲新的經濟戰爭做好準備;尹正學搖身一變爲經濟預言家,學巴菲特,約一次午飯500萬韓元,他憑藉第一桶金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資本公司,20年後,他堅信危機到來時,政府會估計重施,他暗中觀察着經濟走勢,準備再次書寫傳奇;而小企業老闆岬秀靠着與韓詩賢的親戚關係,成功貸款,讓工廠度過了危機。20年後,當年決定韓國經濟命脈的政客踏入商界,成爲了資本巨頭的話事人,操控者,在信息差面前,在即將到來的新危機前,他們開始各自投入全新的戰場中……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國家破產之日》是崔國熙執導的劇情片,由金惠秀、劉亞仁主演,於2018年11月28日上映。 電影用了一個“韓國式”的角度進入主題,提領全片,選取了3組人物作爲社會橫切面,以他們的反應,凸顯韓國政府面對危機時的“不作爲”和陰謀論。影片在韓國NAVER評分爲8,電影一上映就打破《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壟斷,榮登多日票房冠軍,並改寫韓國影史上首映票房最高的11月上映電影記錄。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說起韓國電影,我們可以聯想到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改變國家的電影”。《熔爐》《鬼鄉》《辯護人》……既悲情,又熱血。這種敘事模式已經構成韓國主旋律電影最有力的論調,每每總能成爲票房靈藥。但,最近一股新的異動不得不引起關注。它不再是熱血電影,而近乎“冷血電影”;它不像在改變國家,而是明目張膽地“做空國家”。更誇張的是,看完,你還忍不住對它鼓掌——《國家破產之日》就是這樣的電影。

《國家破產之日》說的是1997年韓國接受IMF援助前一週的真實社會故事。那什麼叫做國家破產?就讓小編替大家先回顧一下歷史——

1997年,金融危機席捲亞洲。韓國大型工業企業接二連三倒閉,前三十家財閥有六家宣告破產,外匯儲備跌至38.4億美元,而當時僅僅兩週後要償還的外債就超過100億美元。

股市暴跌,貨幣大幅貶值,失業率狂飆,令韓國成爲亞洲四小龍中受創最嚴重的國家。

1997年12月3日,無法償還高債的韓國宣佈接受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50億美元的援助。

相當於變相宣告國家破產。

這一天,被韓國人稱爲繼1910年淪爲日本殖民地後的第二次“國恥日”。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破產不稀奇。

稀奇的是,破產前的景象,看起來異常地欣欣向榮。

1988年,舉辦了全民引以爲豪的漢城奧運會。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1996年,加入OECD,正式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到了1997年,韓國國民人均所得維持在1萬美元以上。85%的韓國人認爲,自己已經是中產階級了。

實際上呢?春江水暖鴨先知。水一寒,知道得更快——外資最早察覺到了不妙,紛紛撤離。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而此時留給韓國自救的時間,只剩下了一個星期。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歷史已經把電影的結局寫定,而電影描述出的是,三條不同階層的墜落軌跡線:

第一條,政府線。韓國銀行通貨政策小組組長韓時賢,最早預見國家破產的跡象,爲了阻止破產而奔走,卻受到財政部次長等人想在政權交替之際建立新秩序的利益集團處處阻撓。

第二條,平民線。原本想着擴大工廠規模,入駐大型百貨的碗具廠廠長甲秀,簽下鉅額合同卻因爲金融危機面臨破產倒閉。

第三條,投機分子線。金融公司財經顧問尹正學,因爲察覺到韓國金融市場的異常,決定辭職。大舉做空國家,扭轉個人命運。

三條故事線雖然只是平鋪直敘,沒有相互交織和碰撞。但即使這樣,我們也無法將它視爲等閒之輩。作爲韓國第一部正面描寫IMF時期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通過人物刻畫反映真實歷史、鍼砭時弊的能力既有套路,也有驚喜。

先讓小編說一下投機者--尹正學。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憑藉自己敏銳的觀察,早早看出了國家即將破產。於是他決定投資一個金融產品。

這個產品,叫國家的“無能”和“無知”。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兌換即將大肆升職的美元、買入低價拋售的房產……然後,在多數人哀嚎時,他狠賺一筆。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當尹正學一行人來到剛剛買下的豪華大房,沒想到破產的小企業主在房間裏自縊了,屍體還懸掛在房樑上;屬下想要報警並讓尹正學趕快離開,“我爲什麼要出去,這裏,現在開始就是我的房子了。”

二十年後的當下,尹正學成功地改變了自己階層。

來到商業之巔,被萬人景仰。

一位崇拜者想要邀他進餐,他乾脆地把賬號遞給對方:“午餐500萬,晚餐1000萬。”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禿鷲般的投機者,只會想方設法去拿走別人的價值。

是不是忍不住對尹正學的無恥和冷血咬牙切齒了?

但導演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

投機者的無恥,只是爲了襯托出另一種更大的無恥。

因爲尹正學的計劃也並非天衣無縫。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正如他的一位投資人指出——

你少說了一步

如果政府介入呢

拿出對策了怎麼辦呢?

這纔是整個事件中最大的變量。

如果政府能夠阻止國家破產,那麼他們的做空自然也就落空。

而此時的政府在做什麼呢?

《國家破產之日》有大量的戲份都在,開會。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每一次開會的結果,都不約而同地,在所有方案中,選擇了最壞的一個。

他們的做法,就是不作爲。

預警不足,解決措施沒有。

出事了,就密封相關事態。

自己不做,就求助外人。

向IMF申請援助。

這種看似懶的“蠢”,其實是壞。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財政局次官的真正目的:就是想借助這次機會,重新劃分經濟階層。

MF的過分要求,會導致無數企業破產,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

但他並不在乎。

那些破產的企業,剛好不用再去專門解決;再通過大規模解僱、非正式僱傭員工,減輕政府負擔。

出臺了相關法律,員工再不能隨便抗議、罷工。

一系列改革,都是以權貴爲中心的重新洗牌。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制度鋪墊好,曾經的財政局次官,二十年後,就搖身一變成了企業的CEO。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爲了自己,這些官員們和財閥做了無數骯髒的交易。其實,這樣的官員比尹正學這樣的人,還要可怕。

尹正學如果是士兵,他們就像下令屠殺的將領。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看似前者沾滿了血,但他們,纔是喫人不吐骨頭的那個幕後主使。

而其實在尹正學和無恥官員的背後,站着一名更加貪婪的吸血鬼,那就是——弱肉強食的國際定律。

IMF的冠冕之詞,是扶持各國經濟發展;但它和美國財政部,早一起打好了如意算盤。向韓國政府開出了一系列嚴苛的條件,就是要讓韓國經濟,成爲美國的附庸。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起初,還會蓋着遮羞布,但很快他們明白了,在弱者面前根本不需要僞裝。在經歷過那一代韓國人眼裏,IMF是一個讓人談虎色變的字眼。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因爲IMF=I’MFired(我被解僱了)。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協定生效的次年,韓國本來就很高的自殺率,又上升了近一半。

你以爲這就完了?

並沒有。

當國家欠債時,這些食物鏈定頂層的人,想法居然是---

是老百姓的過度消費和高福利,導致國家垮了。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政府已經勒緊褲腰帶,盡了全力了……

看,明明是一場災難,到最後,締造者們還能從中大撈一把。

國際金融組織、政府高官、媒體、投機者,組成了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越到上層,越貪婪。

對每個矇在鼓裏的人,瘋狂絞殺。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影片中的岬秀,就是一個會被每個人吸食的小老闆。

他當然既看不透經濟運轉的形式,又只能相信媒體宣傳。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當時的商業往來中,常使用匯票代替現金,但這種匯票,有沒有法律效力,都無人過問。雲裏霧裏的岬秀,就用匯票和超市簽訂了合同。當經濟崩塌,超市關門,債都落在了自己頭上。因爲還不上債,合夥人遭受了牢獄之災,自己也面臨賣房破產的囧地,岬秀也想到了跳樓自殺,但最終還是不捨妻子和兒女放棄了。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岬秀是幸運的,最終得到了幫助,但更多的小企業主的命運沒有那麼好。

當時走在韓國的街頭,看到有人自殺,大家都懶得下車觀看。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難道就沒有人站出來拯救國家、拯救人民嗎?有的!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全國銀行的中層韓詩賢就是這樣的人,然而對抗起那條食物鏈來,她的能力太過杯水車薪:她的據理力爭,在上級眼中是意氣用事,不識大局;對上級失望後,她和小組私自會見記者,宣告國家的真實狀況,可惜第二天沒有任何媒體報道。在協商的會場上,竟然只有她一個人在爲國家維護權益……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劇末的一幕極具諷刺,當韓詩賢對體制和腐敗官員心灰意冷,寫下了辭職信下樓回家的時候,岬秀在她的單位門口等着,原來詩賢和岬秀竟然是兄妹,一個天天想拯救國家的人,到頭來原來連自己的親人都無法幫助到,又是多麼的諷刺和讓人心寒。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感覺被賜了一杯毒酒。”

這是金大中1997年12月18日當選新一屆韓國總統,真正瞭解到韓國經濟實情後,心中唯一的感受。從財政部長林昌烈的介紹中,金大中窺見的是一個幾乎虧空的國庫。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在他當選當天,整個韓國的外匯儲備僅爲38.7億美元,即便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馳援,也無法償還1月到期的外債。

韓國觀衆看完此片後都非常激動," 這是一部比刀槍還要恐怖的經濟驚悚片"," 想到經濟危機時的父親就哭了 ",“這部電影在講述我們今天的貧富分化、僱傭不安和青年失業問題的根源",帶有強烈民族情緒的韓國人對這場經濟浩劫記憶猶新,有經歷自然能喚起共情,引發情緒共振。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韓國影人善於用政治層面的黑暗視角來解讀一切大型的危機和災難,這是一個便於深刻挖掘的優點。就這部電影來說,劇情矛盾並沒有與金融危機有很緊密的結合,最大程度弱化了金融危機所涉及的專業領域,而更專注於人物塑造以及矛盾的建立,主要聚焦在不同階層、政界和外界勢力之間的角力上。

電影不是讓人清楚“國家破產”這樣的事情爲何會發生,而是警示這依然可能會發生。山雨欲來不覺有風,可能是沒抬頭望天,也可能樓太多遮了眼。後IMF時代,美帝依然在在國際經濟事務上擁有一票否決權,所以別以爲地球對面常說的經濟制裁與你我無關。上學時經濟學講師曾如是說:現實世界是因,理論模型是果,危機無法預測,那爲什麼還要學經濟?因爲它能幫我們與世界和未來建立聯繫。哪怕足夠聰敏有遠見,也未必都可以力挽狂瀾,化危機爲機遇的獨善其身者更是鳳毛麟角,現實中大部分人都對應劇中小企業主的角色:別聽風就是雨,也別被雨困住了就棄傘等雷劈。經濟週期循環往復,危機向來隱在其中,未免受制深陷,勿把看似合理等同於理所應當,記得思考,記得懷疑。就像劇中經歷過“國家破產”後的小企業主岬秀警告馬上就業兒子的話一樣:誰都別相信啊,就相信自己!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這部電影的敢,不是那種膚淺的泄憤。

同樣的題材,別人可能只會歸罪於國際勢力,或者幾個謀私利的高官……

順帶渲染下危機關頭,民族自救的團結和自豪感,應該賣的也不差。

敢,就是不怕自曝家醜。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告訴那些觀衆,有問題的,更可能是我們自己。

這份自省精神,纔是韓國現實題材電影,值得稱道的原因。

電影太好,想說的太多,希望讀者可以忍受小編的絮絮叨叨,能“堅持”看完。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看的心驚肉跳《國家破產之日》原來並不遙遠而且真的可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