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脊柱側凸(AIS)是原因不明的三維脊柱畸形,早發現早診斷尤爲關鍵,支具是被認爲是控制AIS度數進展的有效手段。根據脊柱側凸的分型來描述畸形,對預測其進展,制定正確的治療策略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明確診斷分型基礎上,依據支具的生物力學原理,實施適當的矯正計劃。

依據脊柱平衡、美學等原則,國外不少學者推薦適用於支具製作的分型,他們指出對於支具設計來說,脊柱外科King、Lenke分型系統並不合適,Chêneau(色努)矯形器的技術人員使用外科分型系統可靠性較差,常出現不一致的觀點。但從歷史上看,Chêneau支具設計僅基於單一的分類,區分單曲線和雙曲線模式,過於籠統,無法細分研究,使得支具的設計時遇到種種困惑。

Rigo博士等人開發一種適用於Chêneau支具及其衍生的支具的分型,目的是使設計、製作的支具更適合生物力學原理。

Rigo分型包括具體定義、分類包括臨牀和影像學標準。臨牀標準在Lehnert-Schroth基礎上發展了不同於之前的保守治療的分型,首次採用根據國際脊柱側凸研究學會(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的標準制定了影像學標準。

一、臨牀標準:

根據主胸彎、腰彎及TP點(The Transitional Piont)與脊柱中線的位置,將脊柱側凸分爲四個類型。根據臨牀觀察,分爲3C、4C、N3N4或單腰彎或胸腰彎,進而採用影像學標準來進行臨牀診斷。

脊柱側彎Rigo分型解讀之二:形體與影像學特徵相結合

1、3C型形體外觀:

a 骨盆向胸凹側移,並向外突

b 軀幹重心在胸凸側,胸凸側腳承重

c 胸骨向胸凸側移,如骨盆無側移,則胸骨向胸凹側移

d 胸背部有一肋峯

2、4C型形體外觀:

a 骨盆向胸凸側移,並向外突,胸骨向胸凹側移

b 軀幹重心在胸凹側,胸凹側腳承重

c 胸背部有一肋峯,腰背部突出明顯

d 常伴胸凹側的足外翻、髖內旋

3、N3N4外觀:

a 骨盆中立,軀幹平衡。

b 顯著肋峯,腰椎呈直線

4、單腰彎或胸腰彎:

a 骨盆移向腰凹側。軀幹不平衡重心在腰凸側。

b 顯著腰突。

二、影像學標準:

1.根據SRS的診斷標準定義脊柱側凸的名稱:如單胸彎、單主胸彎、代償性腰彎、結構性腰彎、小/次腰彎、胸腰雙彎、單腰彎、單胸腰彎,胸腰主彎、胸小/次彎等等。頂椎的水平位決定曲線的名稱:T2-T11爲胸彎,T12-L1代表胸腰彎,L2-L4代表腰彎。

2.據骶骨中垂線(CSL),TP位於胸彎曲線與胸彎以下的曲線(代償性腰彎、非結構性腰彎、小/次腰彎、腰彎或胸腰彎)之間。TP點的定義是胸彎的下端椎(LEV)與接下來第二個彎的上端椎(UEV)之間的中間點。TP點有助於確定分型及軀幹力線,爲側彎的矯正提供參考依據。人體中線也被脊柱外科領域稱之爲人體的“生命線”,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

脊柱側彎Rigo分型解讀之二:形體與影像學特徵相結合

3.提出了“D修正型”:用於定義上胸椎結構性側凸,並用於指導支具的製作。“D修正型”可存在於的Rigo分型的A、B或C型中。在後續的研究中,列舉了主胸彎涉及上胸彎矯正時錯誤的支具設計案例,闡明矯正時應注意的事項。

脊柱側彎Rigo分型解讀之二:形體與影像學特徵相結合

“D修正型”:用於定於上胸椎結構性側凸

4.存在腰彎的情況下,無論側凸是非結構或結構性,L4都會傾斜到凹胸側;L4、L5相對於骶骨傾斜若是相同方向,L4下終板與L5上終板的傾斜度的劃線爲平行,爲陰性傾斜;L4、L5相對於骶骨傾斜若不是相同方向(骶尾骨爲反方向側凸),則爲陽性傾斜。這一定義爲矯正腰、骶部側凸具有特定的意義。

脊柱側彎Rigo分型解讀之二:形體與影像學特徵相結合

脊柱側彎Rigo分型解讀之二:形體與影像學特徵相結合

Rigo分型的診斷標準前文已述::脊柱側凸的Rigo分型(適合非手術療法)

該分型系統採用了影像學標準,經驗證後體現其內部公平、觀察者之間的一致性,便於在色努支具(及其衍生物)設計上進行優化,從而減少矯正的失敗率。該分型系仍在進一步完善:如水平面旋轉、矢狀面特徵的描述等等。

參考文獻:

Manuel D Rigo, Mónica Villagrasa,Dino Gallo. Specific Scoliosis Classification Correlating with Brace Treatment: Description and Reliability.Scoliosis. 2010, (5):1-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