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進入職前教育賽道 標準化難題仍待解決(1)

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職前教育逐漸興起,目前市場魚龍混雜,服務尚未標準化。 圖/視覺中國

今年4月,職前教育機構職優你UniCareer宣佈完成1.8億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爲獵聘與東方富海聯合領投。UniCareer並非個例,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職前教育領域共有7起融資。作爲職業教育的一個新領域,職前教育日益受到資本的青睞,也不斷有新的創業公司出現。

此背景下,不同的職前教育培訓機構有哪些玩法?其提供的內容、服務能否真的解決部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資本的介入下,職前教育是否迎來風口?

現狀

求職需求催生職前教育市場

一級市場股權融資流程是怎樣的,二級市場的估值方法和技巧有哪些……爲了提前瞭解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明確職業規劃,悉尼大學大二留學生Mitchie報名了某家職前培訓機構的線上課程。在她看來,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變化快,如果不及時跟進,很容易被淘汰,“海歸”變“海待”。不僅僅是海外留學生,由於大學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與學校人才培養不能實現完全匹配,部分準大學畢業生願意爲一份工作付費培訓,催生了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市場。

“職前教育就像個接力棒,銜接了大學之後和職場之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李國麗一直關注職業教育領域,在她看來,目前產教融合尚未發展成熟,學生從學校到職場的切換和過渡仍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到一些職前教育培訓機構“補課”。

根據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92.1%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學校增加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幫助,受訪大學生最希望得到職業發展、職業定位和決策等方面的指導;52.6%的受訪大學生建議高校就業指導面向各年級學生。北京華圖宏陽資本投資總監俄世坤認爲,大學生求職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且目前職前教育市場佔有率極低,市場潛力巨大。

早在去年5月,職前教育機構職業蛙CareerFrog公佈獲得B輪融資,華圖宏陽資本參與領投。俄世坤錶示,未來,國內市場是大家爭搶的核心,早前深耕國外職前培訓市場的職業蛙也在積極佈局國內市場。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支持有條件的社會組織整合校企資源,開發立體化、可選擇的產業技術課程和職業培訓包。“除了市場需求外,政策紅利也催生了資本進入職前教育領域,這對於行業發展具有一定的加速作用。”學易時代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說。

行業

資本推動企業發展加速產品迭代

職業蛙CareerFrog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盧明霞表示,新興領域發展需建立在不斷試錯、迭代的基礎上,特別是在行業早期階段,資本的進入會推動頭部企業加快試錯和進化的步伐。

職業蛙創立之初,培訓內容主要停留在職場禮儀、職場穿着等軟實力培養上。2015年前後,市場需求的變化加上資本介入,職業蛙從線下的求職培訓機構轉型成爲線上的求職服務平臺,服務內容也更加細分到專注某一行業、某一崗位的職場技能培訓。

職優你UniCareer日前也宣佈完成1.8億元C輪融資。UniCareer創始人兼CEO餘佳表示,融資的60%將投入到產品內容的研發中,如新增區塊鏈相關內容,此外還投資搭建自然語言識別系統,即引入人機模擬面試功能。餘佳認爲,資本的介入讓職前教育的賽道受到關注,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也開始進入到這一領域,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記者瞭解到,近兩年有不少新創業公司入局,如從求職諮詢類微信公衆號做起的offer先生、從大學社團開始試水求職培訓的麪包求職等。企業提供的服務內容一般有行業發展概覽、某一職位的角色定位和職能要求以及面試禮儀、簡歷修改軟技能提升等。

從業務模式上來看,職前教育機構主要涉及三種模式,一類是面向有找實習或全職工作訴求的C端用戶提供服務,費用從4千元至上萬元不等;一類是面向B端企業,定製企業內訓課程或參與企業招聘和培訓環節;還有一類是直接面向高校甚至初高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等。

有業內人士表示,該領域門檻較低,再加上求職培訓以結果爲導向、個性化很強、行業缺乏相關規範等,目前職前教育市場魚龍混雜。

問題

營銷套路深機構服務尚待標準化

去年3月中旬,留學歸國的Monica(化名)花15999元購買了職業蛙的課程。Monica回憶,機構承諾,按照她的能力、資歷,三個月內一定能夠幫她找到工作。她表示,部分課程內容有一定作用。比如上了一堂簡歷修改課之後,她覺得自己的簡歷確實比之前好了一些。

但在找工作環節,Monica覺得非常失望。“我的督導老師從頭到尾只主動給我打過一次電話,之後半個月時間沒有任何消息。不會主動幫我推薦職位信息、投遞簡歷,更沒有所謂的‘內推’。”失望之下,Monica選擇退費。在Monica看來,這類機構主要是抓住了學生畢業季找工作時慌亂、沒有方向、在陌生城市沒有依靠的心理;但求職者最爲關注的求職結果往往難以保證。對於退費風波,盧明霞回應,對於用戶的反饋,企業需要正視並解決。“我們已經建立並一直在完善內部風控制度,從另一種角度講,它也讓我們瞭解有哪些地方要提升。”

“保證拿到offer”“有500強企業內推資源”……記者在多家職前教育機構的官方網站上都看到了此類字眼;在“麪包求職”的官方微信平臺上,其面向實習生的“啓航計劃”則明確:7個工作日保證100%拿到頂級商科工作實習。“在產品宣傳中,機構往往把一些成功的例子進行包裝,這已經成爲軟性培訓營銷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模式或者說是‘套路’。”李國麗說。她認爲,這會對那些通過外界宣傳、報道、其他用戶反饋等去判斷是否要報名的學生產生誤導。培訓即是消費過程,效果要等結束以後才能知道,但學生付出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等都是不可逆的。因此,消費者要增加判斷能力。

餘佳認爲,職前培訓應以結果作爲導向,是不是完成了一定時長的學習、是否拿到了意向企業的offer等,通過這些對顧問進行考覈。對於求職者,在最開始幫助他們進行職業定位時,也會注重匹配。“先到你能去的地方,再去你想去的地方。”

從行業發展來看,俄世坤坦言,目前職前教育產品是非標準化的,每個學員情況不同,目標企業和職位需求也不同,在課程研發、顧問培訓方面個性化很強。解決服務的標準化問題是行業面臨的一大挑戰。他說:“找到不同行業的共性,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將有利於職前教育質量的保證和規模的擴張。”

D02-03版採寫(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 馮琪

(下轉D03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