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燙傷的急救處理,我們在上期的“廚房安全”提示中已經詳細地解釋過了,那麼當溺水、觸電等傷害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呢。判:在觸電現場患兒心律失常和心搏停止最常見,因此在等待急救人員到場的過程中,判斷受傷兒童的生命體徵。

小小衛生間,安全隱患並不少

衛生間的安全隱患有哪些?

衛生間內的安全隱患有很多,讓我們來細數一下:

溺水

溺水是美國意外死亡的常見原因,也是全球兒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溺水率最高,佔死亡人數的90%以上。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年最新報告,中國0~18歲青少年兒童傷害門急診病例中溺水26.78%發生在公共場所,17.06%發生在家中,近一半的溺水病例爲1~4歲的幼兒。

最新研究數據顯示,2釐米深的水就可導致溺水身亡。節約用水是我們的美德,特別是勤儉的家長喜歡將水儲存在水桶、浴盆、浴缸、水盆內,有些家長在給孩子洗澡時,遇到必須開門或者接電話的情況,就將孩子一個人留在浴盆裏,殊不知,意外往往發生在短短的一瞬間。此外,馬桶也是幼兒喜歡玩耍的地方,小孩子頭重腳輕,重心不穩,一頭栽進馬桶溺亡的事故也曾經發生過。

滑倒/跌落

浴室可以說是家庭內最溼滑的地方了,在浴缸內或浴缸周圍跌倒、滑倒,是與浴缸相關性損傷的最常見的原因。幼兒年齡小、穩定身體能力差,很容易滑倒。此外,浴室裏大多放置了各種盆、桶、電器等,給孩子提供了攀爬的條件,因此跌落傷害也時有發生。

燙傷

一年四季,洗澡沐浴少不了,在洗浴過程中,因爲熱水器和水龍頭的水溫沒調節好而引起燙傷的案例也不少。冬季浴室放置取暖設備,也是引起燙傷的另一個原因。

誤食

小物品:浴盆裏玩具的小部件或浴室裏的其他小物件,常常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年幼的孩子把這些“小不點”塞到嘴巴內,有時會引起消化道異物傷害,有時會引起窒息。

化學物品:浴室內最多的就是清潔劑、化妝品等化學物品了,如果沒有鎖進櫥櫃,很容易被孩子拿取到。有些家長喜歡把這些化學物品存放在飲料瓶內,這就更容易讓孩子誤以爲是可以喫的東西而發生中毒的意外。

觸電

浴室中有大量的水存在,水能導電,很容易發生觸電事故,由於水增大了實際的導電面積,觸電的自救也更困難。

預防措施怎麼做?

避免孩子在衛生間受傷的最簡單方法就是保證孩子無法獨自進入衛生間,除非有成人陪同。只要將門的閂鎖安裝在成人才能開啓的高度即可,同時,確保門上的任何鎖都可以從外面解鎖,以防孩子將自己鎖在裏面。除此以外,還要注意以下五點:

第一步:有效監管

孩子可能在幾釐米深的水中發生溺水,所以千萬不要讓幼童獨自一人洗澡,哪怕是片刻也不行。在給孩子洗澡前,你要準備好洗澡過程中要用到的所有物品,避免中途離開孩子。如果在孩子洗浴期間,你不得不去給別人開門或者接聽電話,就先用浴巾包住孩子,帶着孩子一起出去。平時,水盆、浴盆、浴缸裏不要存水,用完後及時把水倒掉。馬桶蓋上要裝一個安全鎖。

{!-- PGC_COLUMN --}

第二步:防滑/防跌

在浴缸底部安裝防滑條;淋浴房內外、浴缸外、洗手池邊等處建議鋪設防滑墊,並定期檢查防滑效果,若老化需及時更換;使用完浴室或洗手間後,保持室內乾燥通風,及時拖乾溼滑的地面和積水,防止進出時滑倒;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應該穿防滑拖鞋。

孩子進入澡盆時,要扶穩他;洗好澡給孩子穿衣前,不要把他放在洗衣機上或是馬桶蓋上;不要在洗衣機、面盆旁放置可能成爲踩腳的鐵桶、垃圾桶或踩腳凳,以免孩子頑皮攀爬的時候發生跌落。

第三步:控制水溫

爲防止燙傷,事先調整好家中的熱水器溫度,使水龍頭最高溫度不超過48.9℃。如果熱水器沒有顯示水溫的功能,可以用手腕或肘部測試水溫,感覺溫暖而不是熱即可。如果孩子已經會轉動水龍頭了,要教他在開熱水之前先開冷水,慢慢調節。在預防燙傷方面,除了水溫之外,冬季取暖設備需要妥善放置。

第四步:藥品、化妝品等化學物品的儲存

將所有藥品、化妝品、洗滌劑等化學物品放入帶有安全鎖或其他安全裝置的容器中。但是,安全鎖只是防止孩子打開,並不能完全起到兒童防護作用,還要將所有化學物品存放在孩子觸及不到的鎖住的櫃子中。

第五步:檢查電器

如果在浴室使用電器,特別是吹風機和剃鬚刀,用後務必拔下電源插頭,並將其存放在帶安全鎖的櫥櫃中,這類電器最好在另一個沒有水的房間裏使用。浴室內可以安裝特殊的浴室牆壁插座(接地故障斷路器),這樣,萬一電器掉入水槽或洗澡水時可以減少電擊傷害的可能性。此外熱水器等需要定期檢測,以防漏電引起不必要的觸電損傷。選購電器,不要貪便宜,應選用防水、防潮,經過國家檢測合格的浴室電器。

萬一受傷怎麼辦?

對燙傷的急救處理,我們在上期的“廚房安全”提示中已經詳細地解釋過了,那麼當溺水、觸電等傷害發生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溺水

兒童溺水2分鐘後,便會失去意識,4~6分鐘後神經系統便遭受不可逆的損傷。因此在溺水發生後,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現場急救,切不可因急於送醫院而失去寶貴的搶救時機。

呼:立即呼叫120電話。

脫:呼叫120的同時,立即將孩子脫離水源。

判:判斷是否有意識、呼吸及脈搏——拍打併呼喚孩子的名字(不可搖晃),並在5~10秒內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若有反應和呼吸,有脈搏(嬰幼兒每分鐘達到60次心跳),則認爲有生命體徵存在,陪伴在溺水者旁邊等待120到來,同時注意保暖;若呼吸停止,美國兒科醫學會(AAP)推薦,應立即採用CPR(心肺復甦術)。遵照C(胸外按壓)-A(氣道)-B(人工呼吸)的順序進行CPR。

清:立即清除口鼻內的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忌:溺水者一律不控水,控水無益且有害,因爲對呼吸心跳驟停者會耽擱心肺復甦實施,對昏迷者會造成返流甚至窒息風險。

觸電

首先要確保施救者的身體安全,然後按下面的步驟急救。

斷:關掉電源開關。如果無法一下子找到電源開關,可藉助其他物品(乾燥的木杆/其他非傳導性物體),在不接觸孩子的情況下,把孩子和孩子接觸的有電的物品挑開,使孩子脫離這個電源。注意:以上是家用220伏電壓的處理措施,如果是高壓電,我們不能輕易靠近,應通知有關電力部門,關閉電源後再進行現場搶救。

打:同時撥打急救電話。

判:在觸電現場患兒心律失常和心搏停止最常見,因此在等待急救人員到場的過程中,判斷受傷兒童的生命體徵。

救:如判斷患兒心搏停止,可以給孩子行心肺復甦。切記:在確保自己和被救者周圍是安全的,再進行下一步急救操作,避免再次發生觸電事故。

等:等待急救人員到場。

送:如果急救人員無法到場,需及時將患兒送至醫院進行診治。

作者簡介:

小小衛生間,安全隱患並不少

鄭繼翠,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創傷中心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主要從事小兒神經重症監護、小兒創傷急救、兒童傷害預防等工作。在國內《中華小兒外科雜誌》等權威核心期刊、國際小兒外科雜誌《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等發表論著40餘篇,被SCI收錄10餘篇,曾至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創傷中心進修學習1年,現爲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兒童乘客安全技師、導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