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書單|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幸好,人生有別離

1月23日,中國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在1月22日上午,林清玄還發了微博,“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啓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文字間,有他一如既往的禪意。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文學評論家表示,林清玄作品中充滿生態禪意,以平實通俗的文字表達傳統文化哲理,這是林清玄作品擁有龐大讀者羣的重要原因。

農夫之子有個作家夢

林清玄,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1953年,林清玄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新聞專科學校的他,曾任多家媒體的記者或主編等職。

林清玄出生在中國臺灣的偏僻鄉村,祖祖輩輩都是農夫。他曾回憶,小時候考試掛了科,父親卻“高興”地說,終於找到農夫繼承人了,因爲哥哥姐姐成績很好,不可能繼續當農夫了。但這個農夫之子卻有一個作家夢。

青書單|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幸好,人生有別離

“第一次發表文章時,大家就都說我是天生的作家。”林清玄曾這樣回憶自己的處女作。小學三年級即立下了一個志向:要當一名作家。父母並不知道寫作爲何事。林清玄小時候說長大了要當作家,說作家就是寫寫東西就可以收稿費,還因此被父親怒斥:“哪有這麼好的事?”

雖然幾乎沒人相信他的這個理想,但林清玄已開始爲此努力了。立志從文的林清玄每天都在不斷地寫——小學時每天500字,中學時代每天1000字,大學時每天2000字,畢業後每天3000字,幾十年來一直堅持不輟。

暢銷書表達生態禪意

林清玄最爲明顯的一個標籤,是中國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爲“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他出版的《在雲上》《清音五絃》《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馬尾》《林寺》等,飽含着他對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2012年,他的“菩提十書”重新出版,包括《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等。2014年,林清玄的禪意散文精選(全四冊)出版,包括《不爭,是一種慈悲》《不辯,是一種智慧》《不聞,是一種清淨》《不看,是一種自在》。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麗軍教授說,充滿禪意是林清玄散文的重要特點之一,“我更願意把林清玄的散文稱爲生態禪意散文,他的散文充滿對生命、生態的思考,文中對土地、溪流、動物的理解非常獨特,林清玄散文把生態和禪意結合在一起了。”

青書單|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幸好,人生有別離

林清玄的書非常暢銷,張麗軍說,這在於林清玄對生態禪意的表述形式獨樹一幟,“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寫生態禪意的不止林清玄一個,著名文學家廢名的散文也禪意十足。但相對來說,不少文學家的生態禪意散文在閱讀體驗上並不好,比較難讀,比如文言較多等等。而林清玄的生態禪意散文非常流暢,自然,滿足了大衆對閱讀通俗性的要求。”

張麗軍說,禪宗的現代化有許多形式,林清玄散文以禪宗爲根基,以文學的方式闡釋禪宗,這是一種貢獻,“充滿詩意和禪意的林清玄散文,可以安放讀者的內心,這是林清玄散文廣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多部作品入選教材

林清玄的文章多次入選中小學教材,也被大學教材選用,他是華人作家中作品被選入各類教材較多的作家之一。

其中,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百合花開》入選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入選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桃花心木》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寫起,寫到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現象,最後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引出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青書單|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幸好,人生有別離

《和時間賽跑》講述“我”(指作者)因外祖母去世憂傷不已,後來在爸爸一席話的啓示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我”明白了爲什麼要珍惜時間;從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我”體會到怎樣珍惜時間。

對於林清玄作品入選教材,張麗軍教授表示,僅從入選教材作品理解林清玄散文,顯得有些簡單化了,“優秀作家的作品是廣闊的河流,片段化的解讀無法表現作家作品的全貌。”

作品體現獨特生命觀

“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但我會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2017年,在一次活動中,林清玄面對讀者這樣談起對死亡的看法。

林清玄1月22日在自己的微博發佈的最後一則帖文,也涉及死亡,“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啓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張麗軍表示,縱觀林清玄的作品,可以發現其作品體現了獨特的生命觀和生死觀,“林清玄在許多散文中體現他對死亡的認知。比如他多次提到真花和塑料花,人們爲什麼喜歡真花?因爲它是有觸感的,有生命的,雖然生命都會枯萎,會消亡,但它美麗過,所以他把無常視作美麗的枯萎。”

青書單|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幸好,人生有別離

《人生幸好有別離》是目前市面上林清玄最後授權出版的圖書,記錄了他對生命、死亡的感觸。書中篇章,大多與“別離”有關。“生死離別”爲人生大事,是每個人難以逃避,又常常充滿困惑的論題。林清玄以其獨到的視角,通過禪學思想,在文章中傳達了他對這一論題的看法,意味深遠,引人深思。篇章大多緊扣“幸好”這一立意,傳達了林清玄面對別離時“既感傷又豁達”的態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倪自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