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是反映着一個人的文化,比如說美餐、法餐,它只是一種飲食文化,不是說你這樣子喫就不可以。今天我們就走進餐廳的後廚,向Dylan請教如何認識牛肉、走出對牛排的認知誤區、並自制一份合胃口的美式牛排。

挑選牛排,誰說不是一門技術活?

儘管美國人民有點不拘小節,但他們對牛肉的部位與烹飪方法有着自己的偏好與執着。Dylan以餐廳裏幾種很受歡迎的牛排爲例解釋道,因爲是不同部位,所以它們的肌肉運動量也不一樣,最終會影響牛排的口感,比如說:靠近尾部的牛肉會更加有嚼勁,在脊椎裏面的肉,運動量不明顯,則會更鮮嫩。

肉眼 Ribeye

牛肉肋骨背部的脊肉與周邊的肌肉,脂肪分佈較多且均勻,大理石花紋也較多;煎烤的時候容易出汁、香味更濃郁;爲了讓脂肪帶出更香濃的味道,所以需要得到充分的燃燒,因此建議五成熟;不想攝取這麼多脂肪的,就建議不選擇肉眼。

紐約西冷牛排 Singature Cut New York Strip

側邊有明顯的脂肪層,肉質肥嫩但脂肪比肉眼少;由於肉質厚實、嚼勁足,所以需要細膩地品嚐到每一口;由於脂肪含量較少,所以建議三成至五成熟;

牛柳/菲力 Filet

牛肉裏面很嫩的部分,肉質瘦、大理石花紋很少,如果想喫比較嫩、脂肪含量沒有那麼多的牛肉,就會建議三成熟的牛柳;

上等T骨牛排 Porterhouse

牛背上的脊骨肉,呈T字型;一邊是牛柳/菲力,口感偏於柔嫩,一邊是西冷,口感較爲有嚼勁芳香;一種牛排兩個不同部位,建議五分熟。

再好的肉肉,也要有當家的掌勺人

不同的牛排,自然會有各自對應的烹飪方法:低溫慢煮、烘烤、煎烤等。沒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更合適的辦法。

關於烤牛排,通常餐廳扒爐的溫度會控制在350℃左右,但由於莫爾頓尊重傳統美式牛排採用高溫的烹飪方法,所以烤爐裏面鐵管的溫度在420-530℃之間,以確保能在1分鐘之內快速鎖住牛排的汁水。

雖然說,“出於對一塊牛排的尊重,我們都不會建議全熟,”但也不代表說人們就不能喫,畢竟,喫東西是很個人的事情。只是,廚師在烹飪時,會按照肉的特色與品質做出最合理的烹飪熟度。

比如:三塊同一部位的肉眼,其中前面、中間及尾部的肉都不一樣,所以在烤肉眼牛排時,“中間部分的肉眼建議五分熟,尾部的肉眼則建議三分熟來處理。”

另外,在烤帶T骨牛排時,因爲肉質的關係,牛柳/菲力牛排的溫度比西冷容易進去。要花心思的地方是,如何才能確保兩種不同部位的肉在超高溫的狀態下,仍然能保持一樣的溫度。因此,“把西冷部分儘量往烤爐裏面靠,牛柳/菲力則朝外。”

除了扒爐,在家使用鑄鐵鍋或平底鍋是再便利不過了。不過,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如果牛肉剛從冰箱裏取出,務必先在常溫處靜置30分鐘;

第二,大火熱鍋時,一定要讓它達到一定溫度,建議把手放在平底鍋上,只有感覺到熱氣衝着你的手,那麼纔可以往鍋裏放一點橄欖油、胡椒粉等;

第三,把大火轉爲中小火後,分別把兩邊各煎4分鐘,當翻面的時候,可以在鍋里加一小湯勺的黃油,一來讓鍋降溫,二來會有香味,如果再放一點點迷迭香,香氣就更濃些,“記住了,只要是一個好的牛排,就不會用太多的調味料,不然喫不到真正牛排的味道”;

第四,煎好之後,把牛排靜置3、4分鐘,再放上盤喫,“溫度需要時間滲進牛排裏,所以不用擔心牛排會變冷。”

第五,如果是煎牛柳,那麼就需要煎一下側面,西冷也要把它的脂肪煎一小會,這樣就會很香,而且由於脂肪跟肉之間有點筋,等筋熟了就會有一種咀嚼的口感,否則筋太生就咬不動;

第六,出鍋前,如果家裏沒有烤箱,就可以放到一個網上靜置一下。比較直接的是,把牛排與鍋一起離火,讓其靜置1、2分鐘;

第七,建議牛排在15分鐘內喫完,否則等它開始冷卻時,它的脂肪會再次凝固,從而影響牛排的口感。其實,爲了保持牛排的溫度,可以先把家裏的碗碟加熱,然後再上盤。

那如何才能判斷牛排的熟成度呢?當自己在家烤牛排時,可以嘗試用手指輕輕按壓牛排的表面,然後再觸摸手掌的感覺。

不過,煎烤牛排有一個小祕訣,就是儘量不要去壓牛排,因爲每次的擠壓,牛排的汁水都會流失。比方說,一個全熟的牛排,需要的時間是20-25分鐘,完全用時間與溫度來掌控熟度,千萬不要去壓它,否則口感就會變。

版權聲明:本食譜內容、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由美食先生編輯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