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文殊道场 来自五台山文殊道场 00:00 08:27

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一定尚未树立正信。因为不明了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也就不知道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金刚经》来看,佛法就是解决“心”的问题。此经当机者须菩提向佛陀请教:“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发菩提心,为修习菩萨道的根本;降伏其心则是发菩提心所要达到的目的,《金刚经》就是围绕着这一前提而展开。降伏其心既是《金刚经》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

我们在世间有很多追求,但无非是为了获得幸福人生。我们为寻求谋生技能而上学,为获得生存财富而工作,为建立情感依赖而成家,为造就健康身体而锻炼。这些虽也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幸福,却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事实上,最重要的恰恰是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那就是我们的心。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星云大师开示:

人生 、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尤其重要的是读《金刚经》,会让你在遇到失败的时候不消沉,因为你看到的失败不过是一个假象,不过是一个游戏,你不会被一个游戏击倒;

读《金刚经》,会让你在遇到成功的时候不迷乱,因为成功也不过是一个假象,一个游戏,你不会被一个游戏迷惑。 这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你的生命。

藏传佛教里,有一个故事,说在雅瓦地方寺庙内有位小沙弥,遇到一位精通相术的算命师。算命师看了一下小沙弥,说:“你很聪明,不过你只能活到十八岁。”小沙弥把这件事告诉了上师,上师让他每天在寂静处读诵《金刚经》。小沙弥听了上师的话后就安下心来,每天读诵《金刚经》。这样到了十八岁,结果还好好地活着,一直活到了九十五岁才去世。他好像什么也没有做,但改变确实发生了。事实上,他在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什么时候去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心已安住于当下,可以平静地活着,平静地死去。

读诵《金刚经》,不是做学问,而是实实在在地修行,把自己的心修成迅猛的闪电,坚固的钻石,无论什么形色或观念导致的烦恼或诱惑,都能洞察清澈,都能穿透现象进入本质;无论什么形色或观念,都不能影响到自己的心,安住于自己本来的样子里,领略到生命最初的喜乐,用心把世间的路走好。

一个人在没有得到的时候,想要得到,已经得到的时候,想要守住。得到的欲望,守住的欲望,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想要得到,就会担心失败;想要守住,就会害怕失去: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里问题:焦虑。怎样解决焦虑?《金刚经》指明了一条彻底的道路:不执著。只要对一切的对象不再执著,一切外界的对象就不会再对你构成不确定,甚至威胁,你就不会再有不安、担心、害怕、恐惧、就不会再有焦虑。

《金刚经》告诉我们,就是当各种烦恼来了,你能够像迅猛的闪电击穿烦恼的假象,一下子就把烦恼看透,然后,你的心就像金刚钻石那样,任何烦恼不能动摇它;当各种快乐来了,你能够像迅猛的闪电击穿快乐,一下子就把快乐的假象看透,然后,你的心就像钻石那样,任何快乐和烦恼都不能动摇它。

《金刚经》云: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一切因缘和合所产生的现象;就像梦境的非真,幻化的无实,水泡的易灭,影子的难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将雨时的闪电,瞬间即灭。有情世界皆为无常,人生百年,弹指即过,荣华富贵,更是过眼云烟。

所谓:

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

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

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

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

本文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本公众号的转载文章只为交流分享,除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南◎无◎阿◎弥◎陀◎佛

五台山文殊道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