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闭幕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全球首款量产的3D打印电动车“LSEV”正式亮相。据称,这款车制造时间只用了三天,除了底盘、座椅和玻璃之外,其他所有的组件都是3D打印的。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是中国3D打印材料厂商Polymaker。

3D打印又被称为“增材制造”,是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将数字模型变成真实物体的技术。其工作原理与传统打印机原理类似,只是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充当“墨水”进行打印。

近几年,3D打印技术突飞猛进、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开始踏足这一领域。“3D打印技术的发展动力在于应用。”被称为“中国3D打印第一人”的清华大学教授颜永年表示,“所见即所得”的特性,让3D打印机完全省去了模具环节,最短仅需几个小时即可将样品打印出来,而不必花费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等工厂制作。

当前3D打印在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有大量需求,而且优势明显。以我国C919大型客机机头主风挡窗框为例,如果按传统定制方式需要两年才能拿到,用3D打印技术,从制造零件到装上飞机仅用了55天,而且成本还不到锻造模具费的五分之一。

除了大型结构件,制造业及医疗等领域的小型精密配件制造,也是3D打印的重要应用方向。通过打印个体化骨折外固定器,患者的手术时间能缩短80%,骨折愈合时间缩短35%,术后第3天即可下地行走。此外,假牙、血管、韧带甚至部分人体器官均可以实现3D打印。

“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3D打印必将在下一轮工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介绍,工信部、发改委等十二部门去年12月联合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推进中国3D打印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步发展水平。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3D打印行业支出11亿美元,已成为“亚洲3D打印增长背后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3D打印的国内企业超过200家。在去年的全球3D打印行业奖评选中,中国有三家企业上榜。其中,Polymaker和西安铂力特分别获得年度3D打印材料奖和年度OEM企业奖,先临三维获得年度3D扫描仪企业奖。

虽然与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国际大厂还有差距,但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加速降低成本,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一个多月后的6月17日,以“3D打印重新定义制造业”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将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举行,全球首个3D打印批量化制造中心暨广东(大沥)3D打印协同创新平台也将同步开放。(亦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