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原農險發佈公告,其原擬引入的新股東華夏國鼎將終止對其股權的認購計劃,對此知情人士向藍鯨財經稱,認購終止因監管層認定華夏國鼎不符合保險公司股權要求。但中原農險的增資擴股計劃並未受影響,依舊擬增19億股,擴股後總股本達到30億股。

增資擴股對於險企提升償付能力與拓展業務規模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增資擴股,或有助於中原農險進一步擴大展業空間,從而在我國的農險“藍海”中謀求一席之地。與其餘4家專業農險公司相比,中原農險目前註冊資本與市佔率均不佔優勢,未來能否通過增資擴股“搶佔”更多市場空間,仍待考驗。

中原農險新股東過門不入,或因監管部門審查趨嚴所致

5月8日,中原農險接連發布兩封公告,一封《關於終止變更註冊資本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一封新啓動的《變更註冊資本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

具體來看,終止變更註冊資本的情況起因於去年12月中原農險的一封註冊資本變更公告,公告顯示,中原農險擬在原11億股股份的基礎上,面向股東以1.1元的價格進行增資擴股,增資後總股本達到30億股,其中華夏國鼎擬認購中原農險2.18萬股股權,認購後持股比例達到7.28%。

值得關注的是,華夏國鼎法人、執行董事以及經理張然同時擔任北京恆榮匯彬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職務,且其實控人均爲恆昌公司創始人秦洪濤。公告顯示,北京恆榮匯彬保險代理擬同時認購中原農險1.5億股股權,認購後持股比例達到4.99%,由此計算,按照去年12月中原農險披露的增資計劃,作爲一致行動人的華夏國鼎與北京恆榮匯彬保險代理將共同持有其12.27%股份。

對於華夏國鼎的退出,知情人士向藍鯨財經透露,起因於監管層認定華夏國鼎不符合相關的監管要求。今年3月,《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出臺,詳列94條細則,對股東可能存在的問題實施穿透性監管機制,旨在將股權相關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該知情人士同時向藍鯨財經分析稱,“華夏國鼎並不存在大的問題,主要是目前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股權,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股權審查比較嚴格。對於不符合資質的裁定,監管部門存在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舉例來說,企業的主營業務與保險存在一定的距離就可以說是不符合資質”。

據瞭解,中原農險目前股東全部爲國資企業,原擬引入的新股東中,華夏國鼎與恆榮匯彬爲民營企業。其中,華夏國鼎主營業務包括對工藝品、珠寶首飾、電子產品、通訊設備等多類產品的銷售,會議與展覽服務等。

雖然華夏國鼎退出認購股權的隊伍,但並未對中原農險的增資之路產生影響。中原農險披露的“新版本”增資擴股計劃顯示,與“舊版”方案相比,除華夏國鼎退出認購之列外,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認購股份由3.8億股增至7.7億股,中原豫資投資認購的股份數量從2.75億股減至1.039億股,依舊擬增19億股,最終總股本保持增至30億股不變。

目前擬認購中原農險股份的股東共有14家,其中寶豐縣發展投資、恆榮匯彬等五家公司爲新增股東,原有的17家股東中有8家爲參與認購,一旦增資擴股方案落地,中原農險股東將增至22家,其中河南省農險綜合開發保持在第一大股東的位置,持股比例升至33%,河南中原高速公路持股比例升至18.18%,其餘股東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下。

中原農險業務經營“入不敷出”,去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2.2億

中原農險19億增資有何謀求?去年8月,中原農險股東中原高速曾發佈公告,稱中原農險增資擴股旨在增加註冊資本金、提高償付能力、擴大業務規模和線上線下營業網點、增加可用資金、提高投資收益。

具體來看,從多家險企此前增資情況來看,不乏擬通過增加資本金“挽救”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現象。中原農險償付能力情況如何?藍鯨財經查閱其償付能力報告發現,自2016年3季度至2017年4季度末期間,中原農險核心、綜合償付能力一直在200%-400%區間波動,今年1季度,中原農險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從上季度末310.92%下滑至252.85%,雖伴隨業務擴展有所下滑,但仍處“安全”區間。

“各家險企增資目的各有不同,多是旨在通過增資提升資本實力,促進業務深化發展,能夠確定的是,增資對於險企展業情況的影響是積極的”,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藍鯨財經分析稱。

那麼中原農險目前展業情況如何?從其歷年年報來看,中原農險正呈向好發展態勢,2017年,中原農險保費收入實現翻倍,同比增長103.42%,達到11.31億元,今年一季度,中原農險保險業務收入達到7.63億元,同比增長65.5%;盈利方面,2017年,中原農險實現2622.44萬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437.75%,今年1季度,其淨利潤達到1.33億元,已超去年全年。

現金流方面,2015年,在中原農險剛剛展業的半年期間,通過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2281.62萬元,2016年,中原農險因經營活動現金流流入超過流出,實現5905.75萬元淨額,2017年,中原農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2億元,再度出現支出大於收入的情況。

投資端,中原農險去年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68億元,較去年流出2533.72萬元的情況明顯好轉。

從業務層面來看,2015年12月,原保監會批覆對於中原農險業務範圍變更申請,除原本覈准開展的農險、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等,原規定的“涉農領域的財產損失保險”變更爲“財產損失保險”,這也意味着中原農險在財產損失保險方面的展業範圍有所擴大。

由此看來,在業務範圍擴大,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爲負的前提下,中原農險進行增資擴股的打算不難理解。

表現“參差不齊”,5家專業農險中3家1季度淨現金流爲負值

事實上,有增資擴股計劃的農險公司並非只有中原農險一家, 2017年1月,安華農險披露增資擴股方案,擬新增41.72億股股份,增資後總股本達到52.29億股,但該計劃尚未得到監管部門批覆。

我國農險市場目前已成一片“藍海”,但截至目前,僅有5家專業農業保險公司展業,除中原農險外,還有安信農險、安華農險、陽光農險以及國元農險。“農險公司的資本實力對於其在農險市場搶灘有推動作用,有助於農險公司‘啃’下農險市場這塊硬骨頭”,宋清輝分析稱。那麼5家險企資本實力與經營情況如何?

分別來看,在註冊資本方面,國元農險目前註冊資本排在5家專業農險公司中排在首位,達到21.04億元,安華農險、陽光農險、中原農險“實力相當”,註冊資本分別爲10.58億、10億、11億元,安信農險目前註冊資本相對落後,僅有7億元。

淨資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險企當下的資產實力,截止2018年1季度末,國元農險淨資產依然排在首位,達到29.79億元,陽光農險緊隨其後,在今年3月末實現24.77億元淨資產,安信農險、 中原農險與安華農險目前淨資產實力相當,分別爲13.94億元、11.93億元與10.54億元。

專業農險生存實錄:中原農險增資生變,3險企或臨流動性風險

償付能力方面,根據5家專業農險公司披露的今年1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國元農險、陽光農險與安信農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在300%以上,中原農險1季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252.85%,安華農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則略顯落後,爲119%。

目前5家險企盈利情況如何?今年1季度,5家專業農險公司中有3家實現盈利,分別是安信農險(2317萬),陽光農險(748.09萬)以及中原農險(1.33億元),國元農險和安華農險則在今年 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情況,分別虧損1.64億、5580.35萬元,值得關注。

專業農險生存實錄:中原農險增資生變,3險企或臨流動性風險

從淨現金流層面來看,目前安信農險、安華農險與陽光農險今年1季度淨現金流分別流出2804萬、2.44億與1.65億元,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動性風險,國元農險與中原農險則在今年1季度分別實現淨現金流入5302萬、1.09億元。

專業農險生存實錄:中原農險增資生變,3險企或臨流動性風險

此外,原保險保費收入能夠最爲直觀的反映目前各家險企在不同資本實力背景下的展業情況,據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國元農險原保費收入在今年1季度實現24.32億元,雖然排在5家農險公司首位,但佔財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比僅有0.79%,安華農險、中原農險則處於“第二梯隊”,分別在今年前3月實現9.24、7.63億元原保險保費收入,安信農險與陽光農險今年1季度原保費收入相對較少,分別爲1.52億與1.55億元。

專業農險生存實錄:中原農險增資生變,3險企或臨流動性風險

綜合來看,目前國元農險註冊資本、淨資產等多個數據均排在前列,其他4家專業農險公司相關數據表現則“參差不齊”,各有優劣。值得關注的是,在5家專業農險公司中,中原農險的表現並不“突出”,未來是否能夠通過增資擴股進一步擴展業務規模,在專業農險公司中“異軍突起”,值得期待。(藍鯨財經 石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