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末班地鐵爲女乘客二次開門:世間需要爲溫暖而來的例外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裏,馬爾克斯說,“生活規律得彷彿生了鏽一般,既讓人輕蔑,又讓人害怕,但同時也是一種保護,讓他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 

是啊,生活似乎就該是規律的、有序的,起牀、洗漱、趕地鐵、上班、下班……循着規,蹈着矩,規則將我們框定在既定的圓圈裏。沒有例外,沒有邂逅,沒有那麼多瑪麗蘇。

但真的沒有例外嗎?

這個真實的情節,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1月21日晚,西安地鐵航天城站,網友@被愛的懶蝸牛_304趕地鐵末班車,可等到她到達地鐵列車前時,車門已經關閉了。本以爲趕不上最後一班地鐵的她,突然從工作人員的對講機當中聽到“你讓乘客稍等一下,我來開門”。之後,車門再度打開,晚歸的女士順利趕上了末班地鐵。

這位女孩之後將事發經過發佈在了微博上,說道:“這個冬天很冷,但‘你’很暖……”

而與當晚地鐵司機搭伴的副隊長說:“我們平常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但是當天晚上情況確實特殊。第一是春運,第二是過年,第三是時間晚,第四是因爲她是個女孩,所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就把門給打開了。”

真的很暖心。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身邊的事:今年的平安夜,偶然間打開門發現,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有一個包裝精美禮盒,打開一看,果不其然是個蘋果。不知是誰送的,拍照片問萬能的朋友圈,一條條的回覆不時飄了過來:“中介打廣告呢吧”、“白雪公主後媽送來的”、“還是扔了吧”、“這你都敢拿回家!”……

越看越心驚,抬頭一看,大蘋果已然被閨女白胖白胖的小手捧起來啃了一大口。生氣,衝過去一巴掌給她拍掉——平時家裏的蘋果她連看都不看。閨女委屈巴巴,指着桌上攤開的《白雪公主》,說“生氣的媽媽”——那頁畫的是白雪公主的後媽。

我不理她,繼續忖度,這從天而降的蘋果到底有沒有問題——畢竟,除了北歐那位騎着馴鹿、人稱“聖誕老爺爺”的白鬍子老頭,誰會真的半夜給你送個蘋果?

現在一想,或許我是有些講“人情冷暖”的東西看多了。像相聲演員岳雲鵬在訪談中,想起數年前因爲算錯帳被客人辱罵時,還是忍不住落淚。因爲多收了6塊錢,被用極具侮辱性的語言罵了3個小時,賠禮道歉、免單打折也沒用,最後墊付完飯錢後,被當衆開除。數年後,岳雲鵬流着眼淚說“到現在我也恨他,憑什麼?!”

在我看來,就算小嶽嶽遭遇的惡意不多見,陌生人之間也還是“零度”居多——畢竟是陌生人,誰都沒義務關心你的冷暖。偌大的城市,冷漠和距離既方便又安全,從陌生人那裏得到溫暖,大概註定是一件奢侈的事。

但如今看,冷漠的理由或許就是冷漠,溫暖的理由就是溫暖。總覺得沒人關心你的冷暖,是因爲你屏蔽了給予別人溫暖和信任的神經,也不擅於接收被溫暖和信任的信號。

就像西安那趟地鐵,它深夜裏爲一個女生再度打開車門,理由就很簡單。它是破壞某種規定的,卻又堅守了更高的規則——人性化。

應該說,地鐵是城市文明的典型代表。帶過的風,湧入的人,尖銳的聲,複雜的味……在風馳電掣、呼嘯而過的列車面前,一種無力、冰冷的感覺,常常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這也是大城市給很多人的感受:規律,有序,卻又工業化,冰冷。

但有些看似冰冷的規則肯爲一個人爲變,變得溫暖變得動人,這也挺美好的。它讓世界二字從工業化秩序裏抽離。

所以,看到這樣的橋段——“23點51分:女乘客趕到車站;23點52分55秒:車門重新開啓;23時52分57秒:女乘客順利上車”、“你讓乘客稍等一下,我開門”,我還是沒忍住心頭爲之一暖。

深夜裏被二度打開的車門,大概是有顏色的:那是這個世界的原色——溫暖。

這世界上有很多冷漠,卻也有很多溫暖,只不過,我們感慨冷漠時,卻自覺遺忘了那些溫暖。

曾經有一個公益廣告《這個世界總有人偷偷愛着你》帶給我們太多感動。拒絕賣雜誌的大叔是爲了阻止小偷的動作,拍下醉酒女孩照片的男子是爲了向民警告知具體情況,攔路的交警幫忙蓋上了有安全隱患的油箱蓋,關上的電梯門再次爲外賣小哥打開……

我想起了我的一個朋友,她發現自己懷孕時已經過了三個月。好不容易掛號成功,排了幾個小時看到醫生,醫生頭都不抬一句話就把她打發了:已經錯過了建檔期,按照醫院規定不能建檔——嗯,在北京生孩子,找個醫院建檔是第一關。朋友固執又倔強,在辦公室外坐到醫生送走了所有病人,醫生要下班了,看到她還在,嘆了口氣,跑上跑下幫她想辦法……

這些助人者,都是陌生人。

生活像多面的魔方,哪怕有一面呈現在你面前的是灰色、冷漠和傷害,也請別放棄另外的五面。因而,我想改改海子的那句詩:走過許多條路後,我的襪子裏仍裝滿“期許”……

□ 陳靜(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