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一代伟人毛泽东满怀豪情的诗句,把九嶷山的壮阔美景与人文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湖南宁远县城南。图为山脚不远的古村——下灌村古祠堂。

下灌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开源于西汉(公元元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里还有着不少的古老房舍,如状元楼、风雨桥、老祠堂等。今天的下灌建设得很漂亮,整齐的白房子坐落在小溪上,在碧蓝的夏日蓝天下,古楼新舍相得益彰。

下灌最吸引人的是如桂林一般的山峦及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因为九嶷山属“五岭”之大萌渚岭山区,有着类似的构造。灌溪最美的景致,当属十里画廊。

成片大大小小的山丘散布在平坦的田园之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村庄,在夜色银河下,是一幅壮阔的图景。

月亮从东边的山头升起,照亮这条宏伟的画廊,蔚蓝的天空下,星光在月光里恬淡轻灵,宽广碧绿的田野,和错落闪烁的村舍,是最典型的南方田园夜色。只愿在这芬芳宁静的夜里沉睡,任时光飞逝,星光洒在身上。

一夜过去,当朝阳又从那一片山头升起,温暖的阳光洒满清晨的村庄,碧绿的原野笼罩在温馨的光影里。金色继续带来夏日的热烈,指向路的远方,那一片山峦起伏之中,是舜帝陵的所在。

舜是中国人文之祖——“三皇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图为舜陵壁画《舜帝南巡图》

如今的舜庙为上世纪90年代重建,于99年落成。新建成的舜庙占地600余亩,坐南朝北,庄严肃穆,陵庙为仿清式,两重院落,四进建筑,由神道、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和陵山(舜源峰)组成。

这是国内唯一的舜帝陵墓,有历代祭祀舜帝的碑刻。自开放以来一直是海内外游客、炎黄子孙朝拜祭祖的“圣地”。图为帝陵碑。

在舜帝陵的这一晚,晚霞格外绚烂。

夜幕降临之时,火烧云的色彩久久不退,在舜帝陵和舜源峰上又升起一道云气,直缥缈缠绕至天空,围绕灿烂赤红的火星,让舜陵之夜变得格外壮丽深沉。

月光升起时,又吹散了云气,还夜色一片清朗。月光照在舜陵前的碑亭上,碑亭的背后是北方的娥皇峰,西边不远处是女英峰,正是舜帝二位忠贞的妻子的象征。斗转星移,山河变迁,只留下的二女殉情的传说,千古流传。

今天的舜陵前有建九龙神柱,九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伫立于星光下,雕龙刻凤,气势雄伟。

夜访神柱,与白天分外不同,月光下的游龙舞凤,轮廓格外深錾,于深邃星空里,昂然天际。

九嶷山的主峰,在舜帝陵南方不远的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山谷中奇花名树、幽谷溪泉,空气清新,绿意盎然。九叠泉在山间奔流,绕转树根奇石之间,石上厚厚的青苔,见证了这清幽别致的山谷,是远离喧嚣的自然天地。泉水清澈,如白色的蚕丝缎带,飘柔而下。这长流不息的泉水,就是潇水之源。

登上高处往西面看,落日正沉入地平线,在远处低空的云彩里放射出神奇的暮曙辉,云隙光。这种神奇的大气光学现象,更强化了九嶷晚霞的壮丽,和登临舜源的神圣感。

在海拔1822米处,有个宽阔的平台,抬头就可见3个100米以上的巨型花岗岩屹立在南边的山峰之上,这就是著名的三分石。这时的星光已经闪烁在夜幕里,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将巨大的花岗岩体和天空都笼罩上一层粉紫的色彩。

银河渐渐升起来,牛郎、织女和天津四组成的“夏夜大三角”成为这季节永恒的标志景象。海拔1800多米的山坡上,居然惊喜的出现一颗小小的野草莓,在贫瘠的风化砂石地上顽强的生长,在翠绿的叶子簇拥下,鲜红的浆果分外红艳。果然,在永恒星光的见证下,总有生命不息的故事在流转。

三分石堪称中国的纪念碑谷,因为它承载着对舜帝的纪念。三分石相传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三分石高耸于峰顶,环顾四野,莽莽群山,尽苍翠绿意,唯此一座花岗巨岩,仿佛天然的帝陵墓碑。三分石就是舜帝的纪念碑。而在星夜下看这一幕既壮观又更有意义。

这一夜,我在这九嶷群山的宁静夜色下,遥望三分巨石,天地人三者交汇,心灵的震撼无与伦比。

东边的低空腾起一片云,月亮很快从山谷中升起,把云彩染成金色,也把三分石照耀得金光灿烂,在银河星光下更加恢弘壮丽。

北边的星轨下,是灯光灿烂的宁远县城。

西边云蒸霞蔚的山峰,正是九嶷山的主峰——畚箕窝,海拔1985米。红色的火星已经快要落在畚箕窝高高的山头,在山顶的云雾中更渲染出柔和朦胧的火红。

星光灿烂的夜晚总是过得飞快,黎明的到来,再次把三分石照耀成金色的巨碑。又渐渐地隐没于云雾缭绕之中了。 欢迎关注一点号:星语者 分享更多星空人文美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