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新规划!石壁悬空栈道?20年后的石竹山居然会变成这样....

福清网

提供最鲜活的福清资讯,记录最有温度的福清生活

日前,福清市城乡规划局在其官网上公示了《福清市石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草案,公示时间为2018年8月27日至2018年9月10日。市民可于公示期间前往福清市城乡规划局网站https://www.fqghj.gov.cn查询。

附:规划全文

关于《福清市石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草案的公示

《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原于2005年批复,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74号)规定: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届满前2年,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

《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2020年前到期,根据省住建厅工作部署,我市启动规划评估及《福清市石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草案并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及部门审查。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现将总体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征求公众的意见。公示时间为2018年8月27日至2018年9月10日。市民可于公示期间前往福清市城乡规划局网站https://www.fqghj.gov.cn查询。

在公示期内,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可书面向我局办公室反映。来信地址:福清市清昌大道12号福清市城乡规划局规划研究中心收,邮编:350003,请注明“石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规意见”。(传真:0591-85158161)

附件:《福清市石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年)公示稿规划简介

福清市城乡规划局

2018年08月26日

附件:

福清市石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规划简介

  石竹山风景名胜区是福建省首批省级十大风景区之一,以“奇石地貌”、“浩瀚湖面”和“祈梦文化”为三大特色景观。近年来福清市的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更有效地解决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城市建设及旅游事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风景名胜区,有必要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使其对风景名胜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更具指导性。

规划范围:石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47.48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东至福厦高铁西侧150米处,南至灵石林场,西至五里山-红山,北至县道174线。

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东至沈海高速公路西侧绿化带,北至县道174线外延150米,其他区域以风景区边界外延500米为界,并将东张镇区和福厦高铁周边地区的建设用地一并纳入。

规划期限:2018-2035年

规划性质:以优美的湖光山色和独特的地方宗教文化为特征,以宗教朝拜、健身休闲观光、文化考察为主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发展目标:突出风景资源保护,树立“生态立区”的思想与意识,保护石竹山风景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氛围。

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游客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缆车游览设施、石竹山悬空栈道、环湖旅游专用道、考古博物馆、环湖截污工程等。

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根据不同景区性质和功能,组织游客的民间信仰、休闲体验等游赏活动,将风景区划分为:石奇竹秀景区、环湖景区和宋窑遗址景区等景区。

分级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即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其中:一级保护区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和东张水库的一级水源保护区,区内除必需的直接为风景游赏服务的相关设施外,严禁建设与风景游赏和保护无关的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减少居民点、居民数量与建设量。二级保护区为风景资源较少的区域,并作为一级保护区周边协调保护与缓冲区域,严格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严格限制居民点的加建、扩建,限制游览性交通以外的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三级保护区为游览设施集中区域、城镇建设区及村庄管控边界,旅游配套设施和城乡居民点建设必须严格履行风景名胜区和城乡规划建设等法定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建设范围、规模和建筑风貌,并与周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相协调。

游客容量:风景区日游客容量为1.37万人次,年游客容量为342.5万人次/年,至2035年的年游客规模为195万人次/年。

有关专项规划:

1、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1个主入口4个次入口;保留环湖路,增加石竹山石壁悬空栈道;取消石竹湖(东张水库)水上游览线路;规划8处停车场,保留及更新石竹山现状索道设施。

2、给水排水规划

给水方面:景区东部主要依托福清城区供水,景区西部主要依托东张镇区供水。

排水方面:保护东张水库,配合环湖景区开发,建设环湖截污管道。周边景点产生的污水主要汇入环湖截污管道。

3、居民点协调规划

以自然村为单元,落实福清村庄管控边界,引导村庄有序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村庄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

来源:福清市城乡规划局

福清网编辑部整理出品,欢迎转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