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作为旅客进京后到达的第一站,“两场八站”承载着旅客进京后的“第一印象”。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铁路枢纽规划了八个大型客运枢纽站,包括北京北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站、丰台站、北京朝阳站、城市副中心站和清河站。随着丰台站的开通,八大枢纽站已有七个落位运营,仅城市副中心站仍在建设中。除此以外,还有首都机场、大兴机场两大机场。

未来,围绕“两场八站”,北京将如何打造和打磨“进京第一印象”?北京商报记者找到多位专业人士探寻答案。

商业配套“加减法”

“丰台火车站前要实现站城一体化,建设写字楼、商场等,站前将继续打造2万多平方米的大尺度绿地空间。”1月22日,市人大代表,丰台区委副书记、区长初军威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环境,让旅客通过丰台站进京时有很好的视觉体验,也让周边居住的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2022年6月,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这座老北京城内第一座火车站华丽蜕变后,成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这里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不过,开通伊始,丰台站的商业配套还尚未完全落位。当时,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丰台站也注意到,招商方面的工作尚处起步阶段,候客厅内已入驻商家仅个位数,餐饮区店面也处于空置状态。

尽管如此,商业配套始终在丰台站的工作视线中。“丰台站也一直在打造和完善。”初军威表示,接下来也会慢慢推动招商。据初军威介绍,今明两年丰台站南北广场将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根据近期获批的《北京丰台区丰台站地区FT00—1510、1512—1516、1519—1521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从丰台站到丰台南路站轨道微中心,丰台区将依托轨道站点,规划绿色开放空间,构建“城市绿谷”,沿“城市绿谷”提高开发强度,投放空间资源,规划商业、科创、文化和配套服务等综合功能。

丰台站正在初步探索商业发展模式,为商业做“加法”,但对于屹立数十年的北京站而言,做“减法”则是提质升级的方向。北京站党委副书记孙海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站通过推动商业规划整合,丰富商业业态、改善商业形象,减少同质化经营,已优化调整商业点位74处,进一步提升了商业服务品质。“提质前,多家商铺售卖同类产品,比如零食、瓶装水等等,旅客走进店铺看到的商品基本雷同。”孙海申表示,“现在我们已引入更多类型的商家,特别侧重引入国内知名品牌,让旅客在北京站购物有更多的选择性。”

“两场八站”直连直通

2024年,北京将建设300项市级重点工程。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将以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提升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北京朝阳站、北京丰台站、城市副中心站的品质,“两场八站”之间也将实现直连直通。

“无论是通过火车站,还是通过机场来到北京,都要把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衔接起来。”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智慧交通发展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杜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交通体系的一部分,出行是“两场八站”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而与之衔接的各类出行方式的便利化程度,则事关旅客进京后的第一印象。

在建的北京丰台站交通枢纽主要承担丰台站与北京市轨道交通、公交车、旅游大巴、出租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功能。项目规划20条公交线路、200个出租车蓄车位、3000个自行车停车位,同时结合城市通廊及换乘通道设置了配套服务及便民服务功能。目前,丰台站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已于1月4日正式封顶,配套工程仍在建设中,全部工程力争2024年底全面建设完成。

此外,还有几大交通枢纽工程仍在推进中。城市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工程土方已完成90%,结构完成85%,按照计划,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将于2024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等线路开通投入使用。2023年底,朝阳站枢纽主体结构也已经完工,预计2024年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东四十条—东风)计划于2024年开通,这一工程所包含的星火站(工程名)位于北京朝阳站西侧地下,地铁基坑深达40米,是一座规划中的换乘车站。地铁星火站投用后,将填补北京朝阳站地铁通达的空白。公开资料显示,该站可实现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城市交通方式接驳换乘。

未来,乘客由地铁星火站下车后,经扶梯上至交通枢纽换乘大厅,步行仅需几分钟,即可便捷进入北京朝阳站乘坐高铁。此外,2024年,朝阳区将继续推进重点道路建设,包括配合市级部门推进朝阳站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智慧服务加码

在北京,信息技术与交通出行、商业服务正在深度融合。2019年11月,北京推出首个绿色出行“一站式”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北京MaaS”),为公众提供了实时公交、公交/地铁拥挤度查询等功能,有效改善了“公交+步行”等组合方式出行体验。2023年6月,北京MaaS正式迈向2.0建设阶段。

杜勇认为,要想打磨好“进京第一印象”,从城际交通到城市交通,“智慧交通”还有几件事需要深入开展。“第一件是打通信息壁垒,让交通运输部门、企业掌握火车、飞机的班次信息,特别是应该掌握晚点、突发情况的信息,以便及时组织城市交通进行接驳。”杜勇说,第二,要做一体化的出行服务。北京MaaS2.0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核心场景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体验大幅提升。“下一步要把一体化出行服务理念进一步拓展,实现城际和城内交通的一体化服务。”“对于出行者来说,从外地来北京,再到具体的目的地,希望能用一个App就能够实现,而不是像现在需要切换好几个App。”杜勇称,第三,则是对于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应用。

目前,北京已经在部分火车站、机场和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开展接驳测试工作。市经信局副局长苏国斌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市经信局与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正在筹备常态化开放首都机场自动驾驶接驳场景,届时首都机场T3航站楼将实现与全市600平方公里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相连通,该场景初步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正式对外发布。

在进京后的商业服务方面,亦有代表建议“更加智能化、国际化”。市人大代表、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院长米新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眼“国际”,就需要吸引境外消费者来京进行旅游消费。“据我了解,目前在此方面还存在难点,例如,境外消费者的银行卡、移动支付在境内会有所受限,支付类App的使用也可能比较不方便,所以消费支付需要进一步智能化、便利化。”

北京商报记者 刘佳 冉黎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