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调皮还任性?教育不知从何下手,父母需要了解这3个效应

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为什么乖巧听话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呢?反观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叛逆、调皮、任性、讨人嫌的这样的代名词。

孩子成长的过程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总是让父母们生出一种无力感、无论怎么努力学做一个好父母、怎么学习科学的育儿经验,可就是改变不了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了解这件事的规律和做法,“养孩子”也一样,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找到问题的根源,教育自然事半功倍。

自利性偏差——孩子看不见自身的不足,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

同事思雨在孩子的“朋友圈”中出了名的优秀,是我们这些家长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长最常和孩子说的话就是“你看看人家思雨,总在一起玩,跟人家好好学学!”

可是有一天思雨妈妈却愁眉不展的和我们们说:

“最近思雨成绩有点不稳定,我和老师都在分析原因,也找思雨了解情况,可是思雨却说是同桌影响她学习,要不就是考试题太难,还有一次说是外面下雨影响她心情”

原本优秀的思雨把成绩下降的原因都归结在“别人”的身上。小小的年纪把同桌考好了看作是巧合,因为同桌那天穿了一件耐克的T恤,有个大大的“√”,而自己没有。

思雨妈妈说到这里,大家听了都很惊讶,这和以前的思雨真的不太一样。其实思雨的这种想法很常见,在心理学上叫它“自利性偏差”。

孩子叛逆调皮还任性?教育不知从何下手,父母需要了解这3个效应

​自利性偏差是一个专业的术语,就是指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判断客观事物,把不好的、错误的原因归于其他人或者外因,这种归因错误也很容易导致偏见和对对方的刻板印象。

具有自利性偏差的人,往往对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内在的原因,而对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外部的原因;但是对别人的成功归结于外部的原因,对别人的失败归结为内在的原因。

就像思雨她将成绩不好归结为同桌、题难、天气等因素,而同桌考得好归结为运气和衣服上的代表好运的那个“大对号”。

自利性偏差很容易将人的思维引入歧途,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帮孩子分析事情结果的原因,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让孩子站在学着虚心接受自己的失败,理性看待自己的成功。

印象管理——你是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我曾经辅导过两个男孩子,印象非常深刻,为什么呢?

一个孩子穿衣邋里邋遢,不修边幅,而另一个孩子衣着干净整洁,浑身透着绅士风度,后来见过他们的妈妈之后,我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其实两个孩子的家境差不多,不修边幅那个孩子的妈妈是全职主妇,整天围着家和孩子转,自己穿着也是随意搭配,头发也是随意扎着,没什么美感可言;而另一个孩子的妈妈是一名音乐老师,不是很漂亮,但是浑身却透着自信,举手投足间透着优雅,衣着大方得体非常符合她的气质,初次见面就不知不觉生出好感。

孩子叛逆调皮还任性?教育不知从何下手,父母需要了解这3个效应

​印象管理这个概念是由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于1959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一个个体总是希望获得别人和社会的赞同,并想控制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社交场合中的形象。这种呈现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包括语言、仪态、穿着、动作等。

家庭中家庭成员也同样要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对“美”的理解和运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身边都会有这样的人:走出家门去上班光鲜亮丽,回到家以后就邋里邋遢,所有负面的形象和情绪在家庭中暴露无遗;还有的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总是保持着整洁端庄的形象;还有的人过于注重自己的形象,经常照镜子,举手投足间过于刻意美化自己。

所以我们就会常看到这样的孩子:有的孩子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乱发脾气;还有的孩子干净整洁、气质突出、言谈举止礼貌得当;还有的孩子爱美、整天想着打扮自己、言语间抬高自我等。这些都是受着父母的对自我印象管理的影响。

家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但也不是一个不顾自己形象的地方,夫妻之间缺乏对自身的印象管理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缺乏对彼此的关注,孩子对父母的评价也会降低,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育。

另外父母要想孩子灌输正确的审美观念,什么是美,穿着打扮还要符合自己的定位。做真实的自己,不附和、不巴结、不虚荣,要做一个善良、自信、向上的自己。
自我决定理论——不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引导孩子做决定

莎莎上一年级了,有一天跟妈妈说要学小提琴,妈妈思虑再三和莎莎说:“小提琴很贵,对于我们家来说购买小提琴能力有限。”莎莎听后默认了妈妈的说法。

过了一段时间,莎莎又和妈妈说要学小提琴,妈妈说:“小提琴学费有点贵,一节课要两三百元。”莎莎又默认了妈妈的话。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莎莎告诉妈妈真的很想学小提琴,妈妈说:“小提琴学了以后我们每天要拿出很多时间来练习,妈妈担心影响你的学习。”

一直到期末考完试,莎莎还是缠着妈妈要学小提琴,妈妈说:“那你能做到学小提琴之后不影响学习吗?”莎莎使劲的点点头。妈妈决定让莎莎学小提琴了。

结果果然和妈妈预想的一样,莎莎非常喜欢小提琴,同时学习也没有被耽误。

孩子叛逆调皮还任性?教育不知从何下手,父母需要了解这3个效应

​自我决定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他们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三种基本的生理需要,分别是自主的需要、能力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

只要能够满足这些需要,那么这个人就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参与工作和学习中去。这三种生理需要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关系。

而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乏这样的需要,很多时候都是父母包办、父母替做决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慢慢的孩子自觉的也会忽略的自己的感受,全权由父母做决定。

这种孩子自我决定能力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孩子以后的身心发育,很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虽然现在有的家长也渐渐开明,将自主权交由孩子自己选择,也会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眼光和见识都有限,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限,所以孩子做的决定往往是不成熟的。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负责人,学会担当,树立有担当、负责人的人生态度。

所以让孩子变成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不但要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父母们也要做出一个好榜样,帮助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自己的命运,引导孩子走自己的人生路。

今日互动:你对以上3种心理效应是怎样看待的?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关注【韩晓育儿经】,棘手的育儿难题和倍感幸福得育儿瞬间都能得到帮助和回应,经历和经验可能不同,但我们爱孩子的心始终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