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一提起癌症

不少街坊都心慌慌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据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如何预防癌症?

做好筛查很重要!

近日

天河的两个街道

就为大家送上了一波查癌福利!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林和街

林和街定于2018年5月21-24四天,开展本年度妇女常见病普查及“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活动!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等早期症状不明显,适龄女性要定期进行检查,防范于未然哦。

适宜人群

林和街辖内49周岁以下困难家庭(低保、低收入、特扶、无固定工作)、个体经营人员、随夫定居,流动(居住半年以上)常住人口中已婚育龄女性。

检查项目

1、宫颈癌筛查:宫颈液基细胞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验分型检测(优惠自费项目,TCT优惠价130元/人,HPV优惠价130元/人,自愿选择是否检查)

2、乳腺癌筛查:对接受检查的妇女均进行乳腺视诊、触诊和乳腺超声检查(免费)

3、妇科双合诊检查、白带常规(免费)

4、妇科盆腔B超检查(免费)

检查地点

天河区妇幼保健院龙口西分院三楼保健部(龙口西路31号天河公安分局旁)

检查时间

5月21、22、23、24日(周一、二、三、四,可自行任选一天)

8:00-11:00;14:00-16:00

检查流程

检查人员到妇幼保健院龙口西分院后,前往三楼保健部报到→三楼乳腺B超检查、盆腔B超检查→妇检→交普查卡到工作人员处 (凭卡当场可领取20元误餐补贴)

报名方式

前往各自所属居委会计生部门或林和街计生服务站报名并领取普查卡。

温馨提示

因B超检查需憋尿,请前往检查的居民提前一个小时喝水;妇科检查需避开月经期,请带好普查卡。

林和街计生服务所及各社区地址、联系方式

▼▼▼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车陂街

近日,车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5月起为居民开展免费“五癌”筛查,限500个名额!快来报名吧!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哪些人可以参加?

在车陂居住满3年以上的40-74岁无癌症病史的居民。

▶免费筛查哪五癌?

“五癌”指肝癌、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和乳腺癌。

▶五癌筛查流程是怎样?

首先要填写危险因素调查表,然后通过高危人群评估模型对您进行常见“五癌”风险评估。如果评估为高危风险,您将可以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或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进行免费的临床筛查。筛查工作流程图如下: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初筛评估高危的居民可以进行哪些免费临床筛查?

不同类型的癌症高危人群有针对性的提供进一步临床筛查手段,具体如下: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什么时候可以参加筛查?

即日起至2018年12月30日每周一至周五14:00-16:30(节假日除外)。

▶去哪里参加筛查?

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居住证)前往车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旭景西街194号)二楼预防保健部健康管理室参加。限额500名,先到先得,做完即止。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其它街道的小伙伴不用太羡慕

据了解

广东省城市癌症筛查项目

今年将为3万广州人做免费“五癌”初筛。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广州市天河区、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40~74岁的常住人口(在本地居住3年以上),可前往各自所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名。今年还增设了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作为临床医院检查点。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除了做好筛查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

大家还可以这样防癌!

▼▼▼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跟肿瘤君说再见!天河这些街道可免费查癌,快给家人报个名

(素材来源:微社区e家通新林和,微社区e家通文化车陂,中国广州发布,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