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建议左归丸更好;肾阳虚,建议右归丸更好

肾阴虚,建议左归丸更好

肾阴虚

肾虚的一种类型,为中医名词术语,指肾脏阴液不足之证,又称肾水不足或真阴不足。是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中医临床称为肾阴虚证。

多由久病耗伤,或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肾阴以肾中精气为物质基础,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滋养和濡润的作用,与肾阳相互为用,共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阴充足,则全身之阴皆充盈;肾阴衰,则全身之阴皆衰;肾阴亡,则全身之阴皆亡,人的生命亦停止。

若肾阴不足,则津液分泌减少,表现为阴虚内热及阴虚阳亢之象,证见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咽干颧红,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等。治宜滋阴降火。其病位在肾,常涉及肺、心、肝等。

肾阴虚,建议左归丸更好

左归丸(药店有中成药)

出处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代剂量

大怀熟(八两),山药(炒,四两),枸杞子(四两),茱萸肉(四两),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滑者不用),菟丝子(制,四两),鹿胶(敲碎,炒珠,四两),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大怀熟(240g),山药(炒,120g),枸杞子(120g),茱萸肉(120g),川牛膝(酒洗,蒸熟,90g,精滑者不用),菟丝子(制,120g),鹿胶(敲碎,炒珠,120g),龟胶(切碎,炒珠,120g,无火者,不必用)

煎服法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

每食用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功效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凡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肾阴虚,建议左归丸更好;肾阳虚,建议右归丸更好

肾阳虚,建议右归丸更好

肾阳虚

为中医名词术语。由于肾阳虚衰,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称为肾阳虚证。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则出现小便清长等表现,故肾阳虚证存在着肾脏的病理改变。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而应慢慢调理。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

右归丸(药店有中成药)

出处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代剂量

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鹿角胶(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杜仲(姜汤炒,四两)当归(三两,便溏勿用)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大怀熟地(240g)山药(炒,120g)山茱萸(微炒,90g)枸杞(微炒,120g)鹿角胶(炒珠,120g)菟丝子(制,120g)杜仲(姜汤炒,120g)当归(90g,便溏勿用)肉桂(60g,渐可加至120g)制附子(自60g,渐可加至150~180g)

煎服法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温服。

肾阴虚,建议左归丸更好;肾阳虚,建议右归丸更好

功效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随证化裁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效。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饿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付),以酒煮烂捣入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