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放了雙手,擺脫了獸猿時代,人類的智慧,一直在前方奔跑。

雖然人類解放了雙手,但雙腳做功加大了,於是便開始研究代步工具,從最初的人力做功,到機械做功,現在已經發展成智能機械做功,發展到現在,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中,陸上有道路交通和軌道交通工具,海上有海上交通工具,這些都稱之爲地面交通工具,在空中的稱之爲航空交通工具。

智能技術已經應用到交通的各個領域,比如航空有無人機,地面有自動駕駛汽車以及自動駕駛軌道列車。智通財經APP在之前多篇報告中談到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等級分爲L0-L5,目前汽車達到的等級普遍在L2的水平,離L5級別還差很遠,下面我們將談的是地面交通的自動駕駛軌道列車。

2018年4月26日,中國通號(03969)成功中標北京市軌道交通12號線工程信號系統項目,該項目是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首次採用互聯互通&全自動運行(FAO)&基於行車指揮的綜合監控(TIAS)制式的CBTC信號系統,被稱之爲全球首條互聯互通無人駕駛地鐵項目。

追溯歷史,在2015年9月份,重慶市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信號系統工程項目,採用中國通號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ZL300型CBTC信號系統,是國內首次採用自主化技術的“互聯互通”城市軌道交通項目;2018年4月份,中國通號研發的全球首套時速350公里高鐵自動駕駛系統(C3+ATO)順利完成實驗室測試,智能化運營水平領跑全球,緊接着就迎來了首條自動駕駛地鐵項目。

國內實現全球首條互聯互通無人駕駛的地鐵軌道交通,這確實令人稱讚,但目前這技術在國外是什麼情況,在技術水平上,國內的技術領跑了多少,國外是否有相關的技術應用案例,這些很多投資者是不瞭解的,下面我們將一一探討。

一、中國的自動駕駛列車技術後來居上

我們先了解中國通號自主研發的CBTC信號系統系列是什麼鬼。

CBTC系統是通信列車自動控制系統,用通信媒體來實現列車和地面設備的雙向通信,來代替軌道電路作爲媒體來實現列車運行控制。CBTC系統應用雙向無線通信系統,有三個關鍵技術,分別是移動閉塞技術、列車定位技術以及車地雙向數據傳輸技術。

CBTC系統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面世,1992年美國提出基於無線通信的自動化系統(AATC),日本於1995年開始研製基於雙向通信系統的先進列車管理和通信系統(ATACS),而歐洲的列車控制系統(ETCS)於1996年就已經出現,到現在,美國、日本、以及歐洲三大技術體系已經很成熟了。

而中國最早是在2004年啓動研究自主的CBTC關鍵核心技術,並積極引入國外的技術,比如引進德國西門子的ATC系統(該系統由聯鎖系統,列車自動防護、列車自動駕駛和列車自動監督4個子系統組成)。2010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BTC系統應用於北京地鐵亦莊線,標誌着中國成爲德國、法國、加拿大之後第四個成功掌握CBTC核心技術的國家。

中國通號是國內在CBTC關鍵核心技較硬的企業之一,通號的FZL300型CBTC信號系統在2008年開始研製,2011年完成測試,2012年通過了歐洲SIL4級認證(SIL認證基於IEC系列標準,對安全設備的安全完整性等級或者性能等級進行評估和認證,由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首先頒佈制定,最高級爲4級)。該技術性能以應用到包括重慶五號線等多項地鐵項目。

除了通號之外,國內研究CBTC技術的還有中國交控科技公司以及中國鐵道科學院等。其中中國交控科技公司研製的LCF-300型CBTC系統是基於無線移動閉塞系統,是國內運用較爲成熟的ATC系統(ATC系統即列車自動控制系統),鐵道科學院的MTC-I型CBTC系統也獲得不錯的成績,獲得英國勞氏鐵路安全認證,2016年12月份應用於廣州地鐵7號線。

ATC信號系統,核心系統包括運行防護系統(ATP)、運行監控系統(ATS)、計算機聯鎖系統(CBI)、列車自動駕駛系統(ATO)等,中國通號的首個互聯互通的自動駕駛列車,無疑打破了國外在關鍵技術上的壟斷,特別是自動駕駛技術,這也標誌這中國的軌道交通技術水平在全球已經後來居上了。

二、國內ATC技術將參透一帶一路國家

中國的軌道交通技術水平怎麼評判,除了中國通號獲得歐洲SIL最高級認證等技術性認證外,獲得海內外市場訂單也是非常好的證明指標,產品技術過硬,才能得到國內以及其他國家的訂單。

以中國通號爲例,2017年該公司的CBTC系統在上海地鐵17號線順利開通,北京S1線磁懸浮列車控制系統開通載客運營以及支持自動無人駕駛的列車自動監控系統在香港南港島線成功開通,而且中標長沙地鐵5號線及長春地鐵北湖線,說明了國內ATC系統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軌道列車自動駕駛時代就要到來了。

中國通號的RBC、ATP、LEU、應答器等核心產品在2017年先後獲得歐盟TSI認證,打破了國際市場的重要技術壁壘。2018年將是國內列車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浪潮,3月份,中國通號承擔國內首條膠輪路軌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上海市浦江線試運營,4月份又在北京獲得軌道交通12號線自動駕駛列車項目。

上文主要是通號產品在國內的市場表現,實際上,在國際市場,該公司也獲得不錯的成績,2018年3月份,該公司的高鐵C3列控系統及城市軌道交通CBTC列控系統在第6屆泰國國際軌道交通展上獲得泰國方面的認可,並授予“最佳企業獎”獎牌。2017年通號參與了參與了雅萬高鐵項目實施,參與新馬高鐵、莫喀高鐵及美國加州高鐵等多個國家重點海外項目。

下面我們看數據表現:

在收入數據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通號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收入佔比是最高的,2017年爲71.4%,在利潤率方面,該業務也是最高的,利潤率爲15.1%,對利潤的貢獻率84.7%,工程總承包的利潤率爲7%,對利潤的貢獻率15.36%。在地區收入上,中國通號的海外收入佔比目前較低,2017年爲7.83億元,佔比2.3%。

實際上,中國的CBTC系統技術研製已有一段時間,但應用在國內時間並不久,應用案例也有限,之前應用較多的是試運行,因此在國外也就擁有較少技術性出口的案例,海外在收入佔比上會比較小。不過目前國內的CBTC系統技術運行已經成熟,趁着一帶一路鐵路走出去的戰略,中國通號可憑藉ATC技術優勢獲得沿線國家的項目。

交通連接的經濟的命脈,特別是客運量大的軌道交通,我國實行鐵路走出的戰略,除了顯示我大國的地位以及技術過硬之外,還有重要一點是對外國經濟的參透,因爲一旦地面軌道交通癱瘓,對一國的經濟影響是巨大的,這也是我國爲何要花時間和巨資研製自主CBTC系統技術,擺脫像西門子技術進口的依賴。

三、結語

毋庸置疑,國內的第一輛互聯互通和自動駕駛列車開啓了國內軌道列車新時代,軌道列車和道路交通汽車不一樣,在自動駕駛技術上,由於線路問題,所考慮的問題會少很多,但會更謹慎,因爲軌道列車載客量大。道路交通的汽車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水平離完全自動駕駛還很遙遠,但軌道列車已經越來越近,國內此次首運營或開啓新篇章。

國內的ATC系統技術水平已經獲得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的認可,並獲得相關的證件,在技術性出口上就有了先決條件,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鐵路出口戰略,而CBTC系統在技術以及運行上的成熟可獲得沿線國家的認可以及項目的獲取,對沿線國家經濟的參透加強,強大我國大國地位以及經濟實力。

未來我們看到一種景象,國內的列車自動駕駛化程度將越來越高,將最先成爲地面交通最早實現自動駕駛的工具,而我們在國內乘坐自動駕駛的列車時,也可以看到周邊國家也能享受到我們的軌道交通的技術水平,我國的經濟及技術實力已經參透到周邊國家,通過技術壟斷,他們離不開我們。當然這也是制約美國、日本及歐洲的戰略意義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