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湖南常德一位孕妈妈真实诠释了这句话。

这位孕妈在家做饭时,煤气泄漏发生爆炸,致全身18%被烧伤。虽然送医治疗,但因为已怀孕3个多月,为保护胎儿,她选择放弃使用止痛药和麻醉药。

▲全身18%烧伤的孕妈妈

没有药物支持,这位妈妈忍受的痛恐怕只有自己知道,这让小乐想起身边安歇“为胎儿放弃吃药,选择硬扛”的孕妈妈们,同样令人感动,也让人心疼!

其实,怀孕和用药并非绝对矛盾,重要的是选对药!乐约健康要说说孕期选药的几个小知识,希望对准爸妈们有所帮助!

孕期用药5个安全级别

医生的参考,妈妈也要了解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曾将药品的安全性分为A、B、C、D、X五个等级,为医生开处方、孕妈妈选药提供了一种参考:

A类:对孕妇、胎儿均安全无害,如维生素类药物;

B类:对孕妇安全,但是否影响胎儿证据不足或暂时没有证实,如头孢拉定等抗生素;

C类:动物实验显示对胚胎有害,但没有人体相关试验,使用时须谨慎,如皮质类固醇激素;

D类:药物对胎儿有危害,但在特定情况下需权衡利弊,如孕激素;

X类:对胎儿的损害大于益处,孕妇禁用,如抗病毒药利巴韦林。

▲孕期用药的5个安全级别

治疗一种疾病往往并非一种药物,医生和孕妈可以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药物治病,如治疗孕期甲亢通常选择丙硫氧嘧啶;如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则青霉素更安全。

当然,这个分级没那么绝对,像非甾体类抗炎药(属于止痛药),在孕早期属于可以使用的B类,但孕30周后就被是最好避免持续使用的C类。

孕期用药4个“看”

准爸爸、准妈妈请牢记!

药物安全级别简单明了,但要求每个孕妈妈对照判断也不现实,乐约健康总结4条比较实用的用药原则,供参考:

1.看用药途径:局部外用药更安全

一般来说,局部给药的外用药吸收有限,对胎儿的影响通常较小,而静脉给药,药物100%进入母体血液,对胎儿影响稍大一些。

2.看孕周:孕周不同,影响不同

孕4周之前(即从末次月经第一天开始往后数28 天的时间内),胚胎遵循“全或无”理论:要么受了药物的不利影响,自然流产,要么不受影响,继续发育。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要看孕周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段,风险的确很大,但并不是说孩子一定不能要,赶紧去医院做筛查,也听听医生的建议吧!

3.看说明书:数据+经验给你指导

治病的药物千千万,5个级别+以上2个原则显然不够,最妥当的做法是咨询医生或药师!万一忘了……请你一定仔细看要药品说明书!

别小看那张轻薄的纸张,上面的信息量可大着呢!能写入说明书的信息不仅有扎实科学的数据支撑,有些更是多少患者的“血泪经验”,你可千万当回事!

▲药品说明书比你想象的重要

4.看新闻:最新进展也得了解

药品说明书虽靠谱,但也在不断更新中,监管部门和媒体会公布报道此类信息,多关注一些,总会有用的

一定要小心!

如果觉得用药原则太理论,那小乐最后说点具体的:3类孕期常见,但绝对不能碰的药!

1.活病毒制成的疫苗

不少人在孕期会面临是否接种疫苗的选择,这时候的重要参考是看制作疫苗的是活病毒还是经过处理的死病毒。

像预防风疹、水痘、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黄热病的疫苗都属于前者,可能伤害胎儿,孕期不建议接种。

▲孕妇要避免接种活病毒疫苗

2.酒精、烟草等社会性药物

酒精和烟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药物,但它们对胎儿的负面影响却比任何药物都明确:

如果孕妈妈吸烟或接触了二手烟,胎儿更容易发生早产、宫内感染、胎盘早剥等情况,出生后在体格、智力和行为发育上也更容易有缺陷。

▲孕妇要避免接触烟草或二手烟

至于很多人担心“孕期喝咖啡会影响胎儿”,目前还缺乏明确的证据,通常建议可以少量摄入,比如一天一杯。

3.治疗痤疮的异维A酸

治疗痤疮的异维A酸、阿维A脂既有外用药也有口服药,但即使是外用药,孕妈妈使用风险也很大,可能导致胎儿心脏畸形、脑积水等问题。

而且,像异维A酸会在皮下脂肪内蓄积再缓慢释放,至少停用3~4周才可以怀孕,否则依然有致畸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