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漢 繪

   爲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年輕的生命之花絢爛綻放又迅即凋零,這樣的故事你曾聽過嗎?

  在喧囂的都市中,我們時常會在奔波中忘記“人是會思想的蘆葦”;在瑣碎的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在忙碌中忘記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打開窗子吧……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一位哲人這樣說。在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之際,我們緬懷那些爲國捐軀的年輕生命,讓歷史與青春相逢,就是爲了銘記奮鬥者的功績和英魂,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遠去者那不朽的精神光芒。

  走進烈士的精神世界,他們的故事常能給我們以啓示: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應當是一支火炬;烈士點燃了火炬,我們必須讓它熊熊燃燒。對於新時代邊防軍人而言,接過英雄的槍,扛起榮譽的旗,擔起應有的責,就是對烈士最好的緬懷,對紅色基因最好的傳承。 ——編 者

   進入五月,西藏高原依舊春寒料峭。

  碧藍的天空下,西藏軍區某旅組織近百名新戰士,來到上尉楊超、下士張翰犧牲的地方。昂首雲天,一個個年輕的面龐凝重堅毅;聆聽烈士的故事,衛國戍邊的信念在胸中升騰……

   時光回溯到今年1月25日。

   那一天,楊超、張翰在執行高原物資運輸任務時壯烈犧牲,戰友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悲傷的日子。

   1、勇敢出徵

   西藏高原的冬天,天寒地凍,路途險惡。在這個季節執行物資運輸任務,危險重重。

   春節前夕,旅裏百餘名官兵在高原腹地執行野外駐訓任務。由於駐訓任務的特殊需要,部隊只能依託運輸力量進行給養保障。

   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得知消息,楊超和張翰不約而同地主動請纓。

   1月19日,剛休假歸隊的楊超找到領導:“我是軍需營房助理員,讓我帶隊吧。”1月22日,張翰敲開了指導員的房門:“我駕駛經驗豐富,我要用實際行動,爭取早日入黨!”

   1月23日,恰巧是楊超的33歲生日。考慮到第二天他即將奔赴任務一線,晚飯後,戰友們專門買來蛋糕,爲他慶祝生日。

   爲了交接好手頭未完成的工作,楊超簡單喫了幾口,便一一謝過戰友,再次回到辦公室。

   “腦袋‘一根筋’,幹起活來‘不要命’。”戰友們這樣評價楊超。

   去年旅裏組織保障訓練,楊超每天熬到深夜,翌日一早又起牀檢查工作……幾個月下來,他瘦了10多斤。

   1月24日,車隊如期出發,楊超、張翰同乘一輛汽車,由張翰駕駛,行駛在車隊最前面。

   2、血灑高原

   車隊前行百餘公里,在一處煤場裝煤。沒想到,裝載機突然出現故障——不能前推裝載,只能升降卸載。

   “不能再等了!山上的戰友急需這批物資。”楊超當即決定,用人力將煤塊運到裝載機鬥裏,抓緊一切時間完成裝載任務。

  當時,楊超、張翰的車上裝着其它物資,可倆人誰也閒不住,一直在幫助其他戰友搬運煤塊。楊超身單力薄,搬起煤塊卻不甘落後;張翰是個“大塊頭”,專挑最重的煤塊搬。

   2個小時後,大家協力完成了七八臺車的物資裝載任務,抬起頭互相打量,發現個個都變成了“黑人”。

   戰友們開玩笑說:“還是張翰最黑,吐出來的口水都是黑的。”

  作爲帶隊幹部,這一幕,楊超看在眼裏感動在心裏。當晚,車隊抵達宿營地,他拉着張翰到附近商店買來礦泉水和方便麪,給大家送到宿舍裏。

   1月25日一大早,車隊再次啓程。

  這條路線,張翰並不陌生。平時執行任務較多的他,每年要往返許多趟。然而幾天前,這裏剛降下一場暴風雪,此時崎嶇難行的路面遍佈積雪和暗冰。

   一路上,車隊艱難前行,成功規避了多次險情。

   意外來得如此突然!在一個下坡急轉彎處,張翰駕駛的汽車在剎車時突然打滑,一眨眼工夫,翻下了山崖……

   “救人!”戰友們哭喊着衝下山崖。當他們找到楊超、張翰時,兩個年輕的生命已經停止了呼吸……犧牲時,楊超33歲,張翰25歲。

   “用行動告慰戰友英靈!”兩位戰友的犧牲,讓官兵們悲痛萬分。大家含淚告別,鳴響汽笛,一路進發,按時把物資送達一線駐訓部隊。

   3、戰友情深

   如同高原上綻放的格桑花一樣,楊超和張翰沒有離去。在戰友們心中,他倆的身影如同格桑花一樣鮮活。

  駕駛員胡秋良回憶說,一次任務中,他和楊超冒雨運送被裝物資。車隊行至一處被稱爲“二十五道拐”的路段,一輛汽車突然陷入泥坑,拋錨了。

   楊超二話沒說,帶頭跳下汽車,和戰士們一起搬來石頭,墊上鐵絲網。“汽車重新啓動了,他卻弄得滿身泥漿。”胡秋良說。

  駕駛員蘭科也有難忘的經歷。一次,蘭科擔任駕駛教練員,汽車突然出現故障,他連續修理了七八個小時,終於趕在連隊熄燈前修好。

  那天,在車場值班室的桌上,擺着兩碗方便麪和一張紙條:“班長,保溫瓶裏的水是剛燒開的,別忘了喫晚飯。”攥着那張署名“張翰”的紙條,蘭科的心頭湧上一股暖流。

   “我永遠忘不了,他那張陽光愛笑的臉龐。”蘭科記得,那時,張翰是另一臺教練車的學兵。

   一次,執行訓練保障任務,旅戰勤參謀楊崇建突然病倒了。營房、運輸、油料、給養、戰勤……楊超主動承擔了所有保障任務。

   “我也是後來才得知,楊超因爲經常加班,落下了胃病……”楊崇建說。

  張翰是個“熱心腸”,他經常幫助戰友維修汽車、換機油。一次暴雨如注,他讓戰友暫時避雨,自己留下繼續查找故障原因。結果淋雨着涼,他發了一週的燒。

   “心裏始終裝着戰友。”回憶起兩位烈士的故事,戰友們心痛不已。

   4、相約雪域

   2014年8月,楊超和愛人盧睿昕參加了旅裏舉辦的集體婚禮。

   儀式即將開始,其他7對新人均已到齊,只有楊超不見蹤影,盧睿昕只好穿着婚紗四下尋找。

   走進炊事班帳篷,她看到楊超正在幫助戰士們準備婚宴菜品,整齊的軍裝禮服上,濺了幾處油漬。

   當時,盧睿昕委屈地哭出了聲。

   楊超趕忙走上前,拉着她的手說:“戰友們爲了咱們的婚禮,已經忙活好幾天了,剛纔我正好閒着,就過來搭把手。”

   盧睿昕說,楊超早已把軍營當成了家,在他的內心,每位戰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結婚後,楊超和盧睿昕把家安在成都。很快,他們迎來了兒子的出生。雖然不能時常陪伴在妻兒身邊,但只要有空閒,楊超便與妻兒視頻通話……

   1月23日早上,盧睿昕撥通了丈夫的電話,向他祝賀生日。“老婆,我正忙着,晚上陪你聊!”楊超掛斷了電話。

   深夜,盧睿昕收到一條短信:“即將上山運送物資,把單位的事處理完再通話,勿念。”

   盧睿昕沒想到,這短信竟成了夫妻倆最後的告別。

   “直到今天,我還是不相信,楊超已經走了。”她流着眼淚說,自己總是在想,丈夫只是在執行重要任務,要很長時間才能回家。

   對於未婚妻張翔來說,張翰欠她一句“再見”。

   張翰和張翔自小一起在四川綿陽長大,參軍入伍前,他倆訂下“青梅之約”。

   部隊駐地遠在高原,爲了讓張翰安心戍邊,張翔說:“你安心報效祖國,家裏的老人我來照顧。”

   這些年,張翔兌現了承諾,張翰的父母也早已將她當作兒媳。今年,張翰剛滿25週歲,他們原本約定好,年底在家鄉舉辦婚禮。

   聽聞張翰犧牲的噩耗,張翔趕到高原。那天,她伏在張翰的牀鋪上哭了許久許久。

  一個月後,連隊官兵們收到了一封信,那是張翔寫給張翰的“心裏話”:“相約雪域,我去看了你駐守的高原,見到了堅守高原的兵,就像看到了你一樣……”(馬三成)

[責任編輯:丁玉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