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被衆多投行機構看好的互聯網獨角獸——小米集團,上市之後股價卻一路下跌。

  今日,小米股價盤中跌破9港元/股,創下8.92港元的歷史新低。截至收盤,小米報9.09港元,相比發行價跌幅約47%,幾近腰斬;全天成交額16億港元,總市值2183億港元,較上市首日蒸發約1576億港元。

  小米股價創新低,市值已蒸發約1600億

  作爲港股市場首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小米上市之初因估值問題備受爭議。最終招股價還是按照下限17港元進行發售。上市慶功宴上,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曾放話,“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如今上市快一年,股價卻未見起色, Pre-IPO進去的機構投資者目前也是高位套牢。

  時報君曾在公開場合問及雷軍對公司股價是否感到憂慮,其表示,只是市場選擇,並沒有很憂慮,小米是一家很偉大的公司,關於估值的問題,雷軍認爲小米是個新物種,投資人接受需要時間。

  5月20日,小米集團公佈了2019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小米當季總收入437.6億元,同比增長27.2%,第一季度經調整淨利潤爲20.8億元,同比增長22.4%,營收、利潤均超市場預期。

  其中最爲關注的手機業務收入約爲人民幣270億元,同比增長16.2%,一季度手機全球銷售量2790萬部,Canalys機構統計顯示小米手機出貨量全球排名第四。

  整體來看,小米手機業務營收佔比呈現下降趨勢,公司主打戰略AIoT、互聯網服務收入佔比提升,營收構成也更趨向小米一直對外聲稱的“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

  相對亮眼的財報卻並沒能體現在股價上,今年以來管理層三次出手回購自家股票,合計回購1997.2萬股,耗資1.76億港元。5月14日,小米再發回購公告,向董事授出一般授權,以購回不超過發行股份總數10%的公司A類股份,以及發行、配發不超過已發行股份總數20%的公司新B類股份,可見其穩定股價的誠意。但股價依然持續下跌,投資者似乎並不買賬。

  股價大跌背後有哪些原因?

  財報亮眼,管理層誠意回購,還有不少分析師看好小米,推薦“買入”評級,有的還給出了22港元的目標價,卻都沒能讓小米股價企穩。

  中泰國際(香港)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向時報君表示,主要有兩個方面因素:

  首先,小米股價自5月6日起明顯下挫,5月累計跌幅達到20.3%,主要是市場擔心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考慮到美國對華爲作出的限制令市場憂慮情緒蔓延至其他中國手機設備製造商,同期舜宇光學、瑞聲科技、聯想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回吐。

  其次,根據聯交所披露易顯示,雷軍在小米B類持股增加了近8000萬股,主要來自於早期投資者“順爲資本”回饋近8000萬股小米B類股份,市值達7.6億港元。今年1月11日,雷軍同樣獲晨興資本贈送174萬股B類股份,市場可能擔心雷軍有機會再市場上沽售所持股份,造成股價的潛在壓力,由於雷軍主要獲贈的是“一股一票”的B類股份,即使在市場沽售,也不影響在公司的決策權,根據2018年年報,雷軍持有42.95億股(一股十票)的A類股份。

  另一位TMT行業分析師向時報君表示,小米手機國內銷量可能面臨競爭壓力,一季度財報中,並未公佈小米國內市場的相關數據。在5月17日小米發佈一季度財報前,公司宣佈了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雷軍兼任中國區總裁,全面負責中國區業務開展和團隊管理,足見對中國區業務的重視。

  “雖說海外市場取得很不錯成績,但是國內依然是主戰場,在整個手機市場趨於飽和,整體銷量下降的趨勢下,小米的競爭壓力非常大,目前手機市場,小米、紅米的產品從低端到高端都有競品的存在,且一季報也顯示出手機毛利率在進一步下滑,這也會影響小米利潤增速。”上述分析師進一步解釋。

  2019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小米公司毛利率爲11.9%,同比下滑0.6個百分比,環比下滑0.8個百分點,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來源於小米手機毛利率的大幅下挫,一季度財報顯示小米手機毛利率只有3.3%,同比下滑2.5個百分點,環比下滑2.8個百分點。香港某中資券商分析師表示,沒有利潤的硬件出貨量高增長,一旦手機銷量下滑,那麼小米的生態鏈也會受到波及。

  或許,成長爲真正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纔是小米誕生奇蹟的時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