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景範人,開學了你在哪裏?

家貧志不移,貪讀如飢渴。

畢業後的N多日子,總是想起在景範的點點滴滴。

有時候夢迴在進門旁的兩排鬱鬱蔥蔥間,有時夢迴在門口的豆腐花小攤旁,有時候夢迴在高哥的課堂上…

三年景範,一生景範

八十校慶,即將到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又一次回到範莊前32號

從王天井巷拐進範莊前,就看到魂牽夢繞的景範中學了。

景範中學是蘇州市教育局直屬初中,也是蘇州市區唯一一所一校兩區的初級中學。

校址爲北宋名相范仲淹祖宅所在地,公元1049年范仲淹捐祖宅開辦“義莊”、設立“義學”。

後斗轉星移,幾經易名,“蘇州市五愛中學”、“蘇州市第八初級中學”、“蘇州市第二十二中學”都是它。

1989年10月,值范仲淹誕辰一千周年之際,學校更名爲“蘇州市景範中學”。

先賢當值追思。

景範中學將“文正殿”改造爲“范仲淹史蹟陳列館”,樹立起出土的宋元明清等代的碑刻,整理編印了《景範物語》、《范仲淹事蹟讀本》、《義莊碑刻讀本》等

還記得那時候,爲了考試能過,晚上去拜范仲淹雕像的你我嗎?

上榜“中國10所最美中學”

有種天天逛園林的錯覺

2105年,中國十所最美中學,景範中學光榮上榜!

在景範上學,有種天天逛園林的錯覺,因爲景範實在太美了,美到你完全忽略了她的小。灰白黑爲主色調的蘇式建築,盡顯古典風韻。

忘不了大殿前兩側的參天古木,歲歲常青;

忘不了紫藤架上串串起伏的小花,充盈着每一個五月;

忘不了景範後樂樓前的槭樹,紅得那麼耀眼;

忘不了涼亭裏擺放的古箏,撥一撥那琴絃,時光都跟着溜走;

忘不了長廊裏的金磚習字,黑石板上刻着勵志故事;

忘不了石桌上的博弈廝殺;

更忘不了08年的那場大雪,大家第一次看到這麼厚雪時的欣喜若狂;

景範樓,三層24間教室,哪間記錄了你的奮筆疾書?

歲寒樓,還記得和同桌借書的場景嗎?

操場上忙着打球的男生、默默坐在長廊上的女生,哪個少年不懷春?

假山池沼中的那條紅金魚,大殿兩側跳來跳去的小兔子,終日盤旋在屋頂的那羣灰色的鳥……古樸的景範生機盎然。

景範的“每個角落自成一景”,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會有許多精彩等着發現。

學校很低調,成績很高調

景範的分層次教學很成功

當我們第一次推開千年義莊前那兩扇烏黑的門,從此我以景範爲榮,景範也以我爲榮

姑蘇區五大名校:立達、振華、景範、草橋、平江,很多家長都是這樣排名的,實際上景範的實力不比立達、振華差。

用數據看,每年的中考成績都很好。

景範連續三年(15年、16年、17年)中考平均成績爲姑蘇區第一

2017年中考成績達蘇高中錄取線爲12%,達四星級高中錄取線70%~75%

2016年中考C班平均640,年級總均分市區直屬初中第一名

2013年蘇州中考,景範C1班均分高達670.1分

2015年中考景範四個C班均分665 ,C+班均分675

2012年中考成績:景範第一名699分,中考平均分市區第二

被偉長、5+4、培東、慧成、國科大班還有聖陶書院班掐尖後,景範還能考出這樣的成績,它的分層次教學功不可沒。

早上報名取號直接拿到下午的↑

2009年,景範嘗試在起始年級實施數學、英語學科“分層走班教學”C班屬於拔尖,B班屬於提優,A班鞏固基礎。

2017年,大市2000多人蔘加蘇中匡班初試,最終錄取150左右,景範三百多畢業生,佔據10個名額

2017年錄取匡班的牛娃們↑

那些多彩、向上的日子

紀錄了我們青春期真實的三年

木工課上人生第一個自制鍾、金工課上的小榔頭……時隔多年後,當我們再次回想起匆匆那年,除了蟬鳴,還有那些奮發向上的日子。

忘不了邁進青春第一步,我們從少先隊員成長爲團員的場景;

忘不了七子山的軍訓頭一回照顧自己,卻十分狼狽;

忘不了秋風送爽的運動會,同學在吶喊,青春在燃燒;

忘不了範公牌坊前的中考百日誓師大會,奮戰一百天,收穫百分百;

忘不了,並不大的籃球場,大家依然很熱情;

忘不了,課餘參觀各種博物館,感受工匠們的鑽研精神;

忘不了,國際文化節屬於我們的風采;

忘不了廣場音樂會,聽歌手歌唱,看錶演者舞蹈;

忘不了同學們最熱衷的義賣活動

忘不了精心打造的範學課程,傳承以道修身、以道治世的價值追求;

忘不了天平山下,我們一同宣誓,一同不顧泥濘登山。

這一切的一切,都隨着15歲的夏天而逝去,卻永遠定格在青春的記憶裏

忘不了,那一羣可愛的人

消磨了他們的粉筆頭,灌溉了我們的成長

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

這三年的點點滴滴,穿插了十幾位老師的心血。

近年來,景範湧現出省特級教師2人、市名校長1人、名教師2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近20人。200多人次獲得省、市級各類獎項,近200人次被邀請外出開課或講學

語文老師田家農,退休了。

曾經背金屬活性的時候,“鉀鈣鈉鎂鋁,蔣凱那美女”,現在蔣老師已經調到胥江實驗中學做副校長了。

高敏老師,我們都喊高哥,每天放學前都會拿筆記本,給我們說一天中重要的事項。

一直穿裙子的毛曉芳老師

心目中的女神,氣質大方的厲華老師

物理老師孫奡

,教訓學生的時候有點嚴格,但現在更記起她的好;

體育老紙王軍,想起初中拼命請假的體育課;

張雪晴老師的教法、各種暴力幽默的根號2班主任老楊、化學老師滅絕師太”

曾經有多吐槽他們,現在就有多想念他們。

校門口這些不起眼的美食小店

畢業多年後,依舊讓人魂牽夢繞

豆腐花·涼粉·關東煮·炸雞柳·油炸雞心·蘿蔔絲餅…

景範中學門口的美食,也許看起來毫不起眼,但從早到晚,餵飽你飢腸轆轆的胃~

門口的豆腐花是所有景範人的回憶,一位大叔推着小車,有涼粉、豆腐花,豆腐花有點鹹有點辣,幾口就能嗦完。

不過現在只能去湯家巷喫了,還是同樣的味道。

曾經的豆腐花攤位對面,是無骨雞柳

現在無骨雞柳也不只是雞柳了,搬到校門口的小店旁,烤腸蘿蔔絲糰子各種都有,人氣依舊是這條街上最高的。

炸雞心也好喫,裹麪粉刷甜醬,每次去都要喫好幾串;

牙科醫院對面有雞蛋餅蘿蔔絲餅攤,蘿蔔絲多而密,口感很紮實,現在偶爾會路過買。

名氣響噹噹的湘城人和園麻餅店,八寶飯很好喫,他家排第二,蘇州沒人敢排第一。

景範中學的學子們,還記不記得“街客”、“灣仔島”,當年可是每天一杯的節奏。

還有校門口的小賣鋪,上課五分鐘前衝去買條薄荷糖,回來樂呵一上午。

景範1998屆畢業生陸胤在北大燕園,寫給母校的信中,這樣來形容景範學生,“景範學子,應當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己任。

母校校訓,我輩當牢記。“先憂後樂”,是融在景範學子骨子裏的腔調。

現如今,一別數年

曾經隔壁桌的女同學,如今已成人母

曾經咋咋呼呼的小子,如今已有肚腩

曾經風華正茂的老師,如今步入中年…

再見了,一班。

再見了,二班。

再見了,三班。

再見了,四班。

再見了,五班。

再見了,六班。

再見了,七班。

再見了,八班。

再見了,九班。

再見了,景範。

期待我們下一次的再次相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