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機遇與挑戰並存

5月12日消息,得益於我國日益開放的政策,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所涉及的業務深度和廣度在不斷增加。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外資銀行在華營業性機構總數達到1013家,近15年增長近5倍,年增速約爲13%。

中國的金融史,就是國企、民企和外資三股力量的博弈。而外資最強大的銀行,近幾年被監管壓制,在中國水土不服,幾乎錯失了整個消金浪潮的崛起。

最近,國家放開了對外資銀行的諸多限制,敞開大門歡迎他們。

除了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強勁的經濟增長速度外,在華外資銀行還面臨一系列當前國家戰略和政策所提供的機遇,如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對在華外資銀行監管政策上的積極簡化和支持。在華外資銀行未來一至兩年或迎來加速增長。

他們最想搶奪的,就是中國消費金融的果實。接下來,大舉進入中國已經成爲大多外資銀行的共識。不管是激進還是保守的,這次機遇萬不可失,這是他們的共識。

早在外資銀行入華初期,一度被視爲“狼來了”,引起業界一片熱議。但事實上,外資銀行在華髮展並沒有如洪水猛獸一般不可收拾。據數據統計,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的市場份額總體比例較低,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外資銀行資產佔比一直在2%左右徘徊,2016年降至不足1.5%。

在外資銀行躊躇不前的這幾年,中國本土卻上演着瞬息萬變的激烈股市。國有4大行崛起,都躋身全球銀行的前十名。市場已被銀行和金融科技瓜分,還剩多少留給外資銀行?

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的當下,在與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創新上,外資銀行明顯落後於本土競爭對手。

一方面是外資銀行的核心繫統不獨立,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其他國家的移動互聯發展水平不如中國,以至於母行高層決策者不能理解中國發生的這些創新。如何扭轉這一局面,是決定外資銀行未來能否進入中國銀行業主流的關鍵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