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代王朝使用的玺印中,以秦代用“和氏璧”制成的御玺最为名贵,代代相传,被奉为天命的象征,称之为“传国玺”。令人可惜的是,“传国玺”此时也突然失踪。

  在历代王朝使用的玺印中,以秦代用“和氏璧”制成的御玺最为名贵,代代相传,被奉为天命的象征,称之为“传国玺”。然而,它在流传一千多年之后,却神秘地失踪了。

  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相传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发现一块宝石,便把它献给楚王,后经玉工雕琢成璧,取名“和氏璧”。秦王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改定制度,命廷尉李斯选用“和氏璧”制作皇帝御玺,玺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由李斯篆书。秦始皇想让这块玉玺也代代相传,因此称之为“传国玺”。

  关于“和氏璧”的下落,有一种说法在衔接上比较紧凑和可信。公元前207年,刘邦兵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传国玺”落入刘邦手中。西汉建立后,“传国玺”代代相传,称“汉传国”。曹魏代汉,“传国玺”作为君主神授象征,落入曹丕的手里。西晋受禅,“传国玺”又落入司马氏手中。西晋末年,五代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玺”在血腥的残杀中不断更换主人。据说西晋永嘉五年(331年),晋怀帝为刘聪掳走,玺为前赵所有;石勒灭前赵,玺属后赵石氏;冉闵杀后赵皇帝石鉴,夺得传国玉玺,建立冉魏政权;不久,前燕慕容俊灭冉魏,宣称冉阂之妻已献“传国玺”,封她为“奉玺君”,改年号为“元玺”;不久,“传国玺”被东晋征西将军谢尚购回,献给晋穆帝;“传国玺”归东晋后,经南方宋、齐、梁、陈四朝,公元589年,陈朝灭亡,为隋朝所有。隋朝灭亡后,隋炀帝皇后萧氏与其孙杨正道携带“传国玺”逃往突厥。直到贞观四年(630年),萧后与杨正道来归,“传国玺”才为唐朝所得。朱温灭唐,“传国玺”为后梁所有。后梁灭亡后,“传国玺”落入唐庄宗李存勖之手,经后唐明宗李嗣源、闵帝李从厚,归于明宗养子后唐废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举兵叛乱,进围洛阳,后唐兵败,李从珂与其家人登楼纵火自焚,后唐灭亡。令人可惜的是,“传国玺”此时也突然失踪。

  但“传国玺”的命运却没有到此结束,宋、元、明、清各朝,均有真真假假的“传国玺”不断问世。

  自五代时期“传玉玺”失踪,其后出现的国宝真假难辨。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无人能回答,我们盼望着有朝一日“传国玺”能够重见天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