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歷代王朝使用的璽印中,以秦代用“和氏璧”製成的御璽最爲名貴,代代相傳,被奉爲天命的象徵,稱之爲“傳國璽”。令人可惜的是,“傳國璽”此時也突然失蹤。

  在歷代王朝使用的璽印中,以秦代用“和氏璧”製成的御璽最爲名貴,代代相傳,被奉爲天命的象徵,稱之爲“傳國璽”。然而,它在流傳一千多年之後,卻神祕地失蹤了。

  幾千年來,有關它的傳說也無不充滿着神祕的色彩。

  相傳春秋時期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南漳縣)發現一塊寶石,便把它獻給楚王,後經玉工雕琢成璧,取名“和氏璧”。秦王政統一中國,稱始皇帝,改定製度,命廷尉李斯選用“和氏璧”製作皇帝御璽,璽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由李斯篆書。秦始皇想讓這塊玉璽也代代相傳,因此稱之爲“傳國璽”。

  關於“和氏璧”的下落,有一種說法在銜接上比較緊湊和可信。公元前207年,劉邦兵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傳國璽”落入劉邦手中。西漢建立後,“傳國璽”代代相傳,稱“漢傳國”。曹魏代漢,“傳國璽”作爲君主神授象徵,落入曹丕的手裏。西晉受禪,“傳國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西晉末年,五代十六國更迭頻繁,“傳國璽”在血腥的殘殺中不斷更換主人。據說西晉永嘉五年(331年),晉懷帝爲劉聰擄走,璽爲前趙所有;石勒滅前趙,璽屬後趙石氏;冉閔殺後趙皇帝石鑑,奪得傳國玉璽,建立冉魏政權;不久,前燕慕容俊滅冉魏,宣稱冉閡之妻已獻“傳國璽”,封她爲“奉璽君”,改年號爲“元璽”;不久,“傳國璽”被東晉徵西將軍謝尚購回,獻給晉穆帝;“傳國璽”歸東晉後,經南方宋、齊、梁、陳四朝,公元589年,陳朝滅亡,爲隋朝所有。隋朝滅亡後,隋煬帝皇后蕭氏與其孫楊正道攜帶“傳國璽”逃往突厥。直到貞觀四年(630年),蕭後與楊正道來歸,“傳國璽”才爲唐朝所得。朱溫滅唐,“傳國璽”爲後梁所有。後梁滅亡後,“傳國璽”落入唐莊宗李存勖之手,經後唐明宗李嗣源、閔帝李從厚,歸於明宗養子後唐廢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勾結契丹,舉兵叛亂,進圍洛陽,後唐兵敗,李從珂與其家人登樓縱火自焚,後唐滅亡。令人可惜的是,“傳國璽”此時也突然失蹤。

  但“傳國璽”的命運卻沒有到此結束,宋、元、明、清各朝,均有真真假假的“傳國璽”不斷問世。

  自五代時期“傳玉璽”失蹤,其後出現的國寶真假難辨。真正的“傳國璽”到底在哪裏,無人能回答,我們盼望着有朝一日“傳國璽”能夠重見天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