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關於投資方面資料,比如巴菲特股東大會講話全文、各種研報若干份,裏面有些東西還是蠻有價值的。

提煉了幾點,給大家一起看看:

巴菲特:長期投資,要對國家有信心、「買指數就是買國運」;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未來都是非常看漲的。

查理芒格:中國是一個很有投資機會的市場;認爲中國最好企業的估值低於美國最好企業的估值。

這兩點是從巴菲特股東大會中覺得比較有價值,個人比較喜歡,這種給人提供了方向和長遠思路的東西,是漁而非魚。

還有一份分析文章,是曾經管社保的基金經理寫的,文章很長,主要講的是資產配資理念和方法,比較枯燥,但確值得一看。

核心結論大概就是認爲:資產配置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事。

即便是在中國這種新興市場,資產配置也決定了70%以上的回報差異,所以配置是投資中最重要的。

這些都是一些觀點,看法分析的東西,很多人不喜歡看,但還是建議大家有時間多看看,培養的是你投資觀念、眼界的東西。

小時候書裏批判的井底之蛙,是有道理的。當你跳出自己的小圈圈,站在更廣闊的角度,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扯的有點遠,回到實際的。

不管是巴菲特,還是曾經的社保基金經理,他們在講大觀點的時候,都講到一個具體的東西——投資指數。

巴菲特對指數基金的熱愛,這個不需多講。

後者在文章中提到了「滬深300指數」,有兩段對話很有意義:

「滬深300指數在2005年—2018年的這13年,年平均回報是10.55%,總共3236個交易日,但是隻要去掉漲得最多的十個交易日,回報就降到了4.6%,降低了五個多百分點。三千多個交易日中怎麼去選擇那十個交易日?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這段話其實講了兩點:1、買指數,能賺錢;2、擇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長期持有更適合。

講白了,就是咱長期給大家安利的——定投指數

那,滬深300到底值不值得投呢?

巴菲特都說了看漲中國。成功人士的話往往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們的是掌握巨量數據、豐富經驗才得出的結論。

這位管理過社保基金的經理在文章中講的更直接:

「現在的滬深300指數我們現價買入持有三年或者更長時間,大概每年平均會獲得12%的回報。這個預測的準確性能有90%。如果你不在乎短期波動,現在買滬深300指數,持有10年每年有12%的複合回報有什麼不好呢?這是最沒有風險的,非常確定的回報。」

-----------

要給大家看的資料精華,大概就是上面這些。

爲什麼要講?

最近也是在審查自己的資產配置(房地產除外),在想自己定投的基金組合是否合理。

結論,是並不合理。高風險的股票基金佔比太多,需要補充幾個指數基金。

滬深300就是準備入手的。剛好看到上面的文,更加堅定加入基金池。

還是花了5毛錢,把滬深300估值看了下,如圖:

股市分析:年複合收益10%+的滬深300!

看紅框,目前的位置已經到了2.19倍PB,而歷史最低估值,是1.42倍PB,最高是9.39的PB。

也就是說,目前滬深300指數的估值也是在一定比較低的位置,值得關注。

也不多說了,找了幾個對應的指數基金:

股市分析:年複合收益10%+的滬深300!

跟蹤的都是滬深300指數,挑一個就好。其中關於增強和非增強的差別,點這裏。

指數定投,這種非常確定性的回報可能遠沒有某些傳銷活動來得被人接受,比如前幾天被摧毀的“雲聯惠”,會員超過300萬,這些傳銷組織無非也就是用年化15%以上的收益率去忽悠人,如果和滬深300指數每年12%的複合回報放在一起,傻子都應該知道選哪個,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

不過,能堅持持有一個指數超過10年的可能很少,可能就是因爲能夠貫徹的人不多,這個策略才能始終有效,半途而廢,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定投,其實沒啥訣竅。選對標的,堅持。止盈不止損。(作者:江小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