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睾炎是泌尿男科門診的常見病,多由急性附睾炎未徹底治癒,最終轉化而成慢性,或由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精囊炎併發所致。最常見於18~50歲人羣,是臨牀中較爲棘手的疾病。

有何表現?

陰囊間斷疼痛和附睾體積增大,病程較長,病情纏綿。

附睾炎多由鄰近器官感染蔓延所致,表現爲陰囊部位持續性或反覆性疼痛,附睾腫脹、疼痛,可伴有發熱、附睾硬結等症狀,多繼發於尿道、前列腺或精囊感染。

目前治療困境?

慢性附睾炎治療棘手,西醫:藥物治療以抗生素爲主;手術爲附睾或睾丸切除術。

長期服用抗生素效果欠佳,同時手術針對有生育需求的男性無法應用。

中醫藥能較好地改善患者臨牀症狀及延緩病程進展,其近期療效及遠期療效均優於單純西藥。

中醫如何治療?

在“疏肝、補腎、健脾爲主,輔以軟堅散結,活血祛瘀之品”爲治療大原則,制定了“慢性子癰方”,我科臨牀研究表明該方的治療有效率達到91.2%,效果確切、肯定。

整個方劑從肝、脾、腎治療入手,補腎健脾以固本、疏肝以行氣血。

肝腎同源,腎精不足則可使附睾的精汁無出處,腎陽衰則鼓動無力、附睾運精無力,故治療中突出滋補肝腎以固本,尤其針對兼有腰膝痠軟、畏寒怕冷等症狀者。肝失疏泄,則氣機不暢,津液凝聚爲痰,痰瘀結聚成硬結,故治療中突出疏肝。

脾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失健運,精微難以正常輸布,附睾的分泌功能必受影響,故本方劑也側重補脾。

中醫治療慢性附睾炎,勿拘泥於固定方劑,應專方與辯證相結合,臨牀效果確切、肯定,臨牀中值得推廣應用。關於“慢性子癰方”的更多數據正在進一步統計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