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爲了維護搖搖欲墜的滿清政權,被八國聯軍嚇得倉皇逃跑到西安的慈禧太后,假借光緒皇帝的名義頒佈上諭,實行“新政”。“新政”之一,就是廢除滿漢不通婚,對漢人歧視的婚姻制度。

滿清有個政策,關於婚姻的,對漢人很有歧視,慈禧說:廢除吧

1901年12月23日,這一天,慈禧心情不錯,直接發佈懿旨,廢除了帶有民族隔離的滿漢不通婚政策。

懿旨這樣說道:“我朝深仁厚澤,淪浹寰區。滿漢臣民,朝廷從無歧視。惟舊例不通婚姻,原因入關之初,風俗、語言或多未喻,是以著爲禁令。今則風同道一,已歷二百餘年,自應俯順人情,開除此禁。所有滿漢官民人等,著準其彼此結婚,毋庸拘泥。至漢人婦女,率多纏足,由來已久,有傷造物之和。嗣後搢紳之家,務當婉切勸導,使之家喻戶曉,以期漸除積習。斷不準官吏胥役藉詞禁令,擾累民間。如遇選秀女年份,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漢人,免蹈前明弊政,以示限制,而恤下情。將此通諭知之。”

滿清有個政策,關於婚姻的,對漢人很有歧視,慈禧說:廢除吧

意思是說,我們大清朝,素來對百姓恩澤有加,從來不歧視漢族臣民。然而,就是在婚姻上,按照舊有習俗,滿漢不通婚。原因在於,當年入關的時候,漢人與滿人風俗、語言不同,然後有了禁止滿漢通婚的禁令。如今,滿漢風俗都基本一樣了,這個政策已經經歷了200多年了,是該廢除了。今後,所有滿族、漢族官員、平民,都可以彼此結婚了。至於漢人婦女纏足也應該勸導廢除這個陋習了。如果宮廷要選秀女,還是從八旗裏挑選,不得涉及漢人,避免重走明朝的弊政。

滿清有個政策,關於婚姻的,對漢人很有歧視,慈禧說:廢除吧

在這一政策後,少數滿漢官員帶頭聯姻,如袁世凱第五子袁克權娶端方之女陶雍,慶親王奕劻與後任山東巡撫的孫寶琦結爲親家,李鴻章的長孫李國傑與大學士那桐之女結婚等。

然而,要說到滿漢不通婚,這個對漢人歧視的婚姻制度,由來已久。

話說,滿漢不通婚,嚴格來說,其實是旗民不結親。就是滿族的祖訓,要求這樣的。原因就在於,滿族人在建立政權後,爲了鞏固統治,推行了八旗制度。滿洲人全部編入八旗,後來又將歸順的蒙古騎兵編入八旗,稱爲蒙古八旗。同時,也將一部分最早歸順於努爾哈赤的漢人軍隊編入八旗。此外,在東北地區的鄂溫克族、錫伯族等都編入八旗。

滿清有個政策,關於婚姻的,對漢人很有歧視,慈禧說:廢除吧

而這種八旗制度,在順治入關後,與漢人形成了嚴格的區分。因爲絕大部分都沒被編入八旗,就成了旗人之外的人。由於此前,滿清沒入關,關外很少有漢人,滿族只能自己通婚,或者跟東北的其它少數民族通婚。

然而,入關後,滿漢混居,通婚與否就成了迴避不開的問題。但是由於八旗制度,旗人政治地位很高,自然看不上不在八旗之列的漢人子女。如此,與漢人交流也比較少,滿漢不通婚的現象就出現了。

鑑於這個情況,1648年攝政王多爾袞,曾鼓勵滿漢通婚,說:“方今天下一家,滿漢官民,皆朕臣子,欲其輯和親睦,莫如聯姻一事,凡滿漢官民,有欲聯姻者,皆從其原。”可是幾天之後,多爾袞卻有點反悔了,對於滿漢通婚作了進一步規定:凡希望嫁給漢人的滿族官員之女需呈明戶部,登記戶口;希望嫁給滿人的漢族官員之女也需報戶部登記。

滿清有個政策,關於婚姻的,對漢人很有歧視,慈禧說:廢除吧

如此報備,加劇了滿漢不通婚的形勢。待多爾袞死後,他受到了清算,而罪名之一就是當年他提出的滿漢通婚的政策。

如此清算,也讓滿漢不通婚,成爲心照不宣的規則。1901年,慈禧爲了籠絡漢人,不得不假惺惺的做回好人,廢除了滿漢不通婚的歧視規定。

參考文獻:

​【《世祖實錄》、《清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