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華爲海洋網絡有限公司的一名區域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十年,華爲新建的海纜長度超過5萬公里,全球的市場佔有率超過15%,已經成爲全球前四的行業玩家。隨着科技巨頭們對互聯網流量需求特別是以數據中心爲基礎的雲計算業務的逐步增長,更多的機會出現在了被譽爲國際通信的“中樞神經”系統海底光纜身上。

(原標題:亨通光電擬購買華爲海洋51%股權,挑戰光纖光纜歐美日主流玩家)

隨着科技巨頭們對互聯網流量需求特別是以數據中心爲基礎的雲計算業務的逐步增長,更多的機會出現在了被譽爲國際通信的“中樞神經”系統海底光纜身上。

6月3日早間,亨通光電(600487.SH)發佈關於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停牌公告,表示正在籌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爲投資持有的華爲海洋網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爲海洋”)51%股權。因有關事項尚存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6月3日開市起開始停牌,停牌時間預計不超過10個交易日。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華爲海洋成立於2008年1月25日,主要從事全球海纜通信網絡的建設。而在2008年之前,全球海纜行業是一個高度封閉和壟斷型的市場,國內相關產業鏈空白,連接到中國在內的全球所有海纜系統基本上都是由三家海纜承包商佔據,即美國的TESubCom(泰科),法國的ASN(阿爾卡特朗訊),日本的NEC(日本電氣)。

根據TechnologySystemsCorporation報告顯示,按照近四年項目簽約長度總量計算,美國的泰科、法國的阿爾卡特朗訊、日本的NEC,排名前三,華爲則排名第四。但可以看到自2015年以來,華爲的海洋業務從總量上逐漸超過日本,成爲行業第三,打破了一直以來歐美日企業的壟斷。

海上“中樞神經”

直徑只有成人大拇指粗的海底光纜最長超過35000公里,每秒可傳輸100太比特甚至更多數據,海底光纜就像是分佈在海洋上密密麻麻的血管,即便是在冰冷的海洋深處,也有它的蹤跡。

根據TeleGeography所做的調查,目前全球總計鋪設的海底光纜數量超過448條海底光纜,總長度超過120萬公里,承載着95%以上的國際數據通信流量。

在此前的一場行業會議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所長鬍堅波表示,除了40多個內陸國家之外,大部分200多個國家都可以通過海纜到達。雖然看到衛星成本在不斷下降,但容量相對有限,當前和在未來一段時間,海纜仍舊是國際互聯互通的最主要手段。

而華爲海洋業務一直是華爲佈局“海上戰場”的重要業務承載。公開資料顯示,華爲海洋是全球第四大的海底電纜工程商,主要負責電纜的鋪設與維修,其中華爲投資持股51%,英國企業全球海事系統有限公司持股49%。

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華爲海洋網絡有限公司的一名區域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十年,華爲新建的海纜長度超過5萬公里,全球的市場佔有率超過15%,已經成爲全球前四的行業玩家。目前有90多個海纜新建和擴容項目覆蓋70多個國家,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區域。

亨通光電則是國內光纖光纜龍頭,主營業務爲光纖光纜的生產與銷售,主要從海外進口預製棒,並自主拉絲生產光纖,然後製造成光纜出售。目前擁有6條拉絲生產線,生產光纖、光纜產品直接銷售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國內電信、廣電系統的客戶。從2009年開始進行海纜佈局。

亨通光電在公告中表示,交易雙方目前尚未簽署正式的交易協議,具體交易方案仍在商討論證中,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本次交易尚需提交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並經有權監管機構批准後方可正式實施,能否通過審批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挑戰與機會

首個海纜系統誕生於20年前。

1988年到1989年爲誕生期,美英法之間的首個越洋海底光纜(TAT-8)系統建成,該海底光纜全長6700公里,每對的傳輸速率爲每秒280兆比特。1990年代之後的互聯網讓海底光纜的鋪設數量和里程數進入到了穩定發展期、

而1999年隨着歐洲通信市場的開放,各大運營商蜂擁而上投資海纜業務,海纜市場迎來爆發期。長江證券通信此前發佈的一份海纜報告提到,從2008年到2017年,全球3G、4G建設以及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讓海底光纜進入穩步發展期。

產業鏈中,過去幾十年間包括連接到中國在內的全球所有海纜系統基本上都是由三家海纜承包商佔據,即美國的TESubCom(泰科),法國的ASN(阿爾卡特朗訊),日本的NEC(日本電氣),行業格局穩定。

但這種固化的格局也在改變。

長江證券通信認爲,一方面海底光纜的壽命週期爲25年,預計將在2018到2022年將迎來一波替換高峯。另一方面,流量爆發趨勢長期持續。其中中東和非洲有着最快的增速,而亞太流量將在2019年佔據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的39%。不過目前海纜密度卻遠遠低於北美歐洲海纜密度,這給了新玩家更多的機會。

目前,除了華爲等廠商在積極之外,一些互聯網廠商也開始入局。據記者瞭解,互聯網巨頭參與投資建設的國際海纜已經超過15條,Facebook、谷歌和微軟等企業都在積極參與。而中國自主建設的海纜還比較少,國際出口帶寬的需求不斷增長,也給了國內從事海纜業務的廠商一定的機會。

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華爲海洋在華爲並不直屬於三大BG中的任何平臺,但承載着拓展海上業務空間的重要使命,此次出售原本並不在這幾年的業務發展預料之內。從發展態勢上看,目前華爲的該項業正在挺進全球前三。

但從業務聚焦上看,不難看到華爲正在調整隊形,在戰略業務上進行更加大的投入。幾周前,華爲創始人任正非內部發文,表示“不能在世界戰略領先的產品,就應該退出生命週期,對於產業的戰略性退出,一定有序地退出。”

對於亨通光電來說,這幾年一直在加大對海纜業務的投資,並與華爲海洋已有較深合作,積累了豐富的海纜工程項目建設經驗。如能完成此次股權收購,亨通光電將大大增強海纜工程建設實力,成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海纜整體解決方案廠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