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报道 美媒称,一些中国石头收藏者更喜欢玉石,有些更喜欢石灰石,而肉形石同样获得收藏者的青睐。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13日报道,比起玉石,中国石头收藏者蒋遂安则更喜欢看上去像猪肉的石头。出现在蒋先生家周围河床上的石头呈现玫瑰色或焦糖色,这让它们看起来很像一块块肉。多年来收藏了几百块石头的蒋先生说,它们“看上去就像刚从锅里捞出来的猪肉,有些是炖的,有些是先煎后炖的或者油炸的”。

报道称,它们来自“肉形石山”。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些岩石被冲到了河里,在中国中部山区被很多收藏家发现。鲁山拥有一家专门的肉形石博物馆,并计划再建一家。去年,一个当地肉形石研究委员会成立,目前有数百名成员。他们需要蒋先生的专业知识,以便为什么算是好肉形石制定正式的分类。

报道表示,鲁山成为肉形石文化中心的努力遭到中国其他地区的收藏者反对。他们说,蒋遂安的分类体系更青睐鲁山的石头。中国北部康保县的59岁收藏家张耀文说:“我们当然反对。如果鲁山想要在全国推广自己的标准,那是不可能的。”

报道称,鲁山等地方政府希望肉形石能吸引投资和游客。鲁山的发展十分落后,那里是山区,农民在路边兜售蘑菇和蜂蜜。

在全国范围,肉形石岩样的价格已经大幅上涨。那些最像肉的石头可以卖到数千美元。

据报道,河南省政府去年底公布的《鲁山肉形石命名分类与鉴评》标准将肉形石分为十几类。其中对什么样的岩石看起来像牛肉、培根和鸡肉进行了定义,并称高品相的石头应该看上去有“肥肉”、“瘦肉”和“肉皮”,并且有“毛孔”。岩石以100分为满分进行评分。对鲁山标准持批评态度者称,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能满足所有这些特征。

报道称,中国对肉形石的欣赏已有数百年历史。肉形石中有不同含量的石英和硅;一些岩石的铁含量高,会令颜色发红。河床和温泉令岩石的色泽更加温润。

65岁的蒋遂安说,起草鲁山肉形石标准并非易事。这项任务包含有关命名的激烈争论,包括这些石头应该沿用一直以来的习惯称作“肉石”还是称作“肉形石”。他说,后者胜出了。他说:“那听起来更科学。”

他说,鲁山标准可以作为其他地方的参考,并不是要成为规范。(编译/李莎)

【延伸阅读】三人盗挖古墓一个半月挖出两块石头 被抓获后获刑

利用购买来的探测仪,郭某等人在石景山隆恩寺附近实施挖洞盗墓,在挖了一20余米的盗洞还没有挖到任何文物时,3人就被警方抓获。日前,本案在石景山法院开庭并宣判,郭某等三人因盗掘古墓葬罪未遂被判处管制2年至8个月不等。

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2017年4月初至5月4日间,被告人郭某、岳某、刘某伙同他人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隆恩斯99号院后山南麓对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墓葬进行盗掘。在法庭上,郭某表示对起诉书指控他犯盗掘古墓葬罪事实有异议。他称自己是挖玉石的,不认可盗掘古墓葬罪,自己没有挖到古墓葬,也没有鉴别古墓葬的经验,他的仪器可以显示这个地方有矿藏,比如黄金、珠宝一类。岳某、刘某则表示认罪。

根据供述,郭某认识了从事盗墓的“老四”,并通过“老四”联系到了岳某,后两人便商议在石景山隆恩寺附近盗掘墓葬。在山上转了几圈后,他们决定下手。郭某花费7000元购买了可以探测金矿、玉石的探测仪,通过仪器的探测确定了挖掘地点。他们还购买了挖掘盗洞需要的锤子、铁锨等工具。

岳某说,由于上山的入口在某大院内,他联系了一辆有大院通行证的黑车方便通行。盗掘时间是从3月到5月,开始他们在白天挖掘,后来因为清明节期间上山祭拜的人多,为了避开上山的人,他们就把时间改成了晚上。只要天气好,几人便晚上七八点钟上山,趁着夜晚挖掘,然后第二天凌晨4点下山离开。在挖掘时,郭某负责操控探测仪,确定挖掘方向并指挥,其他人则负责挖掘盗洞,并将土运出洞口,丢弃在附近。他们还采购了发电机、电镐用于挖掘,每天大概能向前推进几十厘米。

在他们的挖掘盗墓持续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候,有关部门在巡查时发现了盗洞,郭某等人随后被抓获,此时他们已经挖了20余米,但没有触及塔基和地宫。除了挖出两块“水晶”和“玉”,他们并没有挖到什么东西,这两样东西经鉴定也都是普通石头。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出具了调查说明,确认盗掘现场附近为三座古代墓塔塔基,初步判断为隆恩寺僧人墓地。该区域地下文物埋藏较为丰富,文物部门曾在盗洞东侧发现清代宗室墓葬,具有较为重要的文物价值。

石景山法院经审理认为,郭某、岳某、刘某的行为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但因三人没有挖到墓穴及塔基地宫,没有涉及古墓葬文化层,未损坏历史、艺术、科技价值,属犯罪未遂,可以从轻处罚。法院一审判决郭某管制2年,并处罚金1万元;判处岳某管制1年6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判处刘某管制8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文/本报记者李铁柱

【延伸阅读】石头画成密云石城旅游新名片 石头画拓展民俗文化游

7月21日,国内多位石画大师齐聚密云区石城镇石城村。摄影:齐如久

石画艺术品。摄影:齐如久

人民网北京7月21日电 7月21日,国内多位石画大师齐聚密云区石城镇石城村,不仅为位于该镇的国内首家石画展览馆带去了诸多石画艺术品,更对该村的石画爱好者和游客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

石画艺术品。摄影:齐如久

孩子们对石画艺术品很感兴趣 摄影:陈振海

据了解,石城镇位于密云水库西岸,镇域内有桃源仙谷、黑龙潭、京都第一瀑和清凉谷等多个景区景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该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从石城村依托密云水库鱼文化打造的鱼拓画工艺展示,再到现如今的依托石城地域文化打造的石头画项目,不断丰富的民俗文化,不仅使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眼下,石头画已经成了该镇旅游的新名片。

当天,石城村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对石画展馆内的7幅石画作品进行了现场拍卖,共筹集善款26788元,全部捐给英雄母亲邓玉芬的孙子用于尿毒症的治疗。

乘车路线:

公交车:由东直门汽车站→乘坐980到密云大剧院——乘面(联通营业厅西边)的车做密63路、密61路、密60路、密65路、密67路,北石城下车。

自驾车:京承高速——密云收费站出口——沿宁村南桥行驶1.3公里,在宁村南桥右前方转弯——继续沿宁村南桥行驶20米,过宁村南桥约240米后直行进入滨河路——沿滨河路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顺密路——沿顺密路行驶70米,直行进入滨河路——沿滨河路行驶640米,直行进入密关路 ——沿密关路行驶25公里到达北石城。

【延伸阅读】浙江安吉女画师热衷石头彩绘:小石头变精美艺术品

中新网湖州6月14日电(记者 李婷婷 实习生 孙佳琦)躺在河边、路边的石头看似不起眼,但是经过一番巧手改造,却可以成为装饰环境的精美艺术品。浙江安吉有一位女画师施娟云,对改造小石头可谓“情有独钟”,在她的画笔下,形状各异的石头变成了各种人物、风景、山水、花鸟风光,她也在改造中收获许多乐趣。

在安吉,提起吴昌硕无人不晓,他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施娟云与石画的缘分也是从吴昌硕故居开始的。六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她去吴昌硕故居采风,感慨于吴老先生的艺术韵味,此行点燃了施娟云心中创作的“小火苗”。

随后的暑假,施娟云陪儿子一起画画,没想到儿子半途而废,她却一直坚持了下来。“有一次没找到合适的画纸,不经意间看到家中有一些捡来的石头,就想着能不能在石头上画画呢?”

将美妙的图案绘在不起眼的石头上,这个颇为新奇的艺术形式为施娟云开启了一扇崭新大门。之后她不停钻研石画,仅半年时间,就损耗了二三十支画笔。

施娟云的石头画题材丰富,人物、风景、山水、花鸟……但凡你能想到的,都能在她的笔下跃然石上。

“每一件作品我都花了很多心血,我希望每块石头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它原来的状态,让这些经历了风雨洗礼的石头在我的笔下展现出最美的模样。”施娟云告诉记者,她在画画前都要仔细观察石头的形状,想好创意,有时构思的时间往往还要超过作画时间。

施娟云完成一幅石画短则几个小时,长则以年来记。有一块石头,由于一直没想法,便闲置了一年多。直到一次偶然机会拍到一头牛,她联想到牛背跟石头的纹理十分符合,这才完成这幅石画。

记者了解到,施娟云和丈夫一起经营一家建筑陶瓷店,在忙碌之余,画画是她最大的爱好。由于此前没有任何画画的基础,因此家里人都戏称她为“空降兵”。在谈到是否会将绘画当成工作时,施娟云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那样我会有压力,也会失去绘画的乐趣。”(完)

【延伸阅读】女子10英镑买“石头”是巨钻 拍得65万英镑(图)

中新网6月9日电 据外媒报道,一只在清仓甩卖时以10英镑被购进的戒指,在伦敦的苏富比拍卖会上被以65.6万英镑(约84.7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当地时间2017年5月22日,英国伦敦,一颗26.27克拉的垫状白色钻石在苏富比拍卖行出售。这个钻石预计达35万英镑(约合45万美元)。30年前它曾在一个汽车后备箱露天集市中被当做服饰珠宝以13美元的价格被买下。

据报道,这只戒指的主人30年前在伦敦街头的清仓甩卖时买下了它。她多年来都以为,这就是个饰品罢了,因为这块“石头”是白色的,但没想到的是,在戒指上的这颗钻石重26.27克拉。

当地时间2017年5月22日,英国伦敦,一颗26.27克拉的垫状白色钻石在苏富比拍卖行出售。这个钻石预计达35万英镑(约合45万美元)。30年前它曾在一个汽车后备箱露天集市中被当做服饰珠宝以13美元的价格被买下。

苏富比的珠宝专家称,这块“石头”没有钻石固有的光芒。然而,19世纪时的宝石加工是相当粗糙的,所以在当时,那些没有被完全抛光的金刚石与闪耀着光芒的钻石并不相同。

还有一件拍卖物品在拍卖会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就是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佩戴过的胸针。这枚胸针被以8.1万英镑的价格售出。当撒切尔夫人告知女王她打算离任的那一天,佩戴的就是这枚胸针。

【延伸阅读】湖南回应村民组队“挖宝” 石头无价值有人散布谣言

(原标题:湖南新化回应村民组队上山“挖宝”:石头无价值有人散布谣言)

针对近日来,湖南娄底新化县青山乡出现村民组队上山“挖宝”,并流传“宝石”有人以每公斤8600元收购一事,3月4日新化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称,当地政府已出面阻止村民上山挖掘,该类石头并无价值,系有人撒布谣言诱导所致。

村民所挖的“宝石”。 当地村民供图

新化本地微信公众号“掌上新化”一篇题为《挖疯了!新化发现宝藏!石头都能卖出8千一公斤!》的网文写到,近日来新化青山乡出现一大批挖宝人,因为有人在青山乡附近挖到了天价“宝石”!

当地村民告诉澎湃新闻,现在村子里有传言称,村民忙着挖掘的“宝石”为“蛋化石”,这几日确实有人持现金来村子里收“宝石”。此消息一传开,大伙儿都忙着上山“挖宝”。

澎湃新闻获取的现场视频显示,放眼望去,一个山坡上全部是正在挖掘的村民,老人和小孩都参与其中。视频中,有人手持人民币正在交易,也有人和收购者在议价。

4日,上述负责人回应澎湃新闻,当地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舆情,正在阻止村民上山挖掘。该负责人称,经当地专家辨认,该类石头并无价值,系有人散布谣言诱导所致。目前,当地警方已就此事展开调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