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滇灘,入住臘幸供銷社溫泉,飯時,老闆娘蕊姐做了一道:“火燉花魚”,其味道鮮甜無比,衆人連聲稱讚,一掃而光,真應了騰衝那句俗語:“家有千萬,不要喫魚湯泡飯!”蕊姐介紹,那花魚正是來自滇灘的清澈河流之中,肉鮮、刺軟,這個季節到河裏捉魚是她從小到大最大的愛好。

滇灘的母親河西沙河水質清澈,大河小溪裏的魚蝦水族,在明潔無污的水底世界自由自在,繁衍生息。

好山好水遊好魚,滔滔奔流的西沙河裏,魚的種類不在少數,白魚、花魚、咕嘟魚、馬鬃魚、石扁頭等活躍其間,其中花魚是西沙河裏的極品。

滇灘花魚屬於冷水性魚類,俗稱冷水花,對生存環境特別挑剔,人工飼養極其困難。花魚喜棲息於水質清澈無污、砂礫或礫底質、水溫較低的河流山溪中。滇灘雖地處高寒,卻植被旺相,氣候冬暖夏涼,山澗溪流縱橫交織,水質上乘,爲花魚的生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境。

花魚,均爲野生品種,外形灰褐色,體型瘦小,少刺多肉,肉質白而細嫩,味道鮮美,香甜而不腥,營養價值較高,一貫被視爲極邊上等佳餚。它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2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脾益腦,開竅利尿,強筋壯骨等功效。尤其花魚骨,是不可多得的壯骨滋補品。

物以稀爲貴,西沙河裏的花魚備受人們親睞,價格自是不菲。花魚動作靈巧,敏感,警惕性高,捕捉起來確非易事。每一次捕捉,都伴隨着和花魚鬥智鬥勇,pk身手的驚爽刺激。捕魚時節,一河兩岸常常是歡聲笑語不斷,樂趣無窮。

捕魚人的手段可謂層出不窮,他們用網兜網,用竹編蝦笆趕(一種竹編敞口的捕魚工具),甚至夜間提着汽燈照亮,用排針綁在竹片上製成魚叉來叉花魚。在晚上,花魚的視力不太好,它們在水裏安神調息,幾乎不亂動,這就給捕魚人提供了捕捉良機,操作時只需眼明手快,擇準目標迅速揮叉突刺,一叉一個準。

捕捉花魚,其實最以逸待勞的做法是置竹筒鰡,鋸根大竹筒,長度七十公分左右,封閉的一端鑿個橢圓形小口做鰡嘴,另外一端鋸開口作鰡尾,套上一隻捕魚人自己親手編制的荊竹篾籠。在小溪大河等處擇準最佳位置,用土塊石塊外加幾一排木樁固定,讓鰡口朝上“咕嘟咕嘟”吞吐着水花,搞定!

第二天一大早趕去置鰡地點,迅速摘下籠子,喲呵,滿滿一籠子,有花魚、白魚、火筒魚……二三斤絕不會少。捕魚人有時還會在河牀正中用木樁左右固定鋪上一張竹編的曬笆,尾部用倒須籠(竹編籠子,籠喉編上一圈尖利的竹倒刺,魚進去後,被倒刺攔阻,無法再逃跑,取魚時,從尾部一擰,籠尾開口,魚就被控出)連接好並拴捆停當,花魚會順水嬉戲遊入曬笆,溜進籠子,收攤時候也是斬獲頗豐。

滇灘花魚的喫法多樣,可搭配精鹽、豬油、蔥、姜、花椒、火腿、香菇、香菜等調料旺火清蒸(15分鐘左右);亦可放入豬油、精鹽、花椒、大蒜、草果、香辣柳、小米辣、老緬芫荽、香菜、薑絲、苤菜根、薄荷、粉條、豆腐、海帶、黃花菜等食材佐料,用砂鍋文火慢燉半小時左右,出鍋時滴上幾滴味事達提味增色,製成火燉花魚;也可用最簡單的喫法,火上燒烤,不用添加其他任何調料,僅僅在魚上撒點鹽巴,竹籤串之,也能燒烤出令人垂涎三尺的原汁原味。

滇灘盛產棕包,棕包也是本土的特色美味之一。將棕包剝皮,清除絨毛,洗淨切絲,再佐以紅蘿蔔絲、幹醃菜(木瓜絲)、薑絲、鹽巴、豬油等,倒上一瓢清水,然後放入新鮮花魚。用冷水煮花魚,無腥味,又能完完整整把魚的原味蓄鎖住。文火煮30分鐘左右,視湯色呈乳白色,魚肉泛白,魚的清香浪漫滿屋,正是出鍋最佳時刻。

加入糊辣子(在火塘裏的滾灰中炮出的更香)或小米辣、蔥花、芫荽,再撒上適當味粉調鮮,其色澤養眼,醇香四溢,口感溫潤,味道幽酸爽口。與此同時,酸中帶苦,苦中泛甜,甘甜交織,花魚湯有解表禦寒、清熱祛暑、開胃健脾、抖擻精神、松爽筋骨之功效。有時還可在花魚棕包湯中放入豬肉或牛肉薄片搭配豆腐,製成滇灘美味之一絕——“花魚豆腐肉片棕包湯”,營養豐富,回味無窮。

文:柴嘉張

圖:王立權 舒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