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NASA根據過去半個世紀的發現認爲,月球在第二次撞擊中獲得了一些地球不存在的金屬,有趣的是,自轉軸傾斜後更加朝向地球。月球的形成有多種理論支持,比較經典就是撞擊假說,大約在46億年前,一顆稱爲忒伊亞星球把早期地球狠狠地撞了一下,拋出了一個巨大的深坑,這就是太平洋。

  月球的形成有多種理論支持,比較經典就是撞擊假說,大約在46億年前,一顆稱爲忒伊亞星球把早期地球狠狠地撞了一下,拋出了一個巨大的深坑,這就是太平洋。之後剝離的物質在軌道上聚集,重新形成了月球。撞擊假說算是比較正統的月球形成理論,不過根據模型推演,由此形成的月球應該有一個比較正常的公轉軌道,而不是現在這樣。這意味着月球在形成再次被撞了一下,這個神祕物體的殘骸目前仍然留在月球上。

  月球環繞地球的軌道是不尋常,這個特點已經被NASA所發現。作爲世界航空航天的領軍機構,NASA的探測器遍佈月球。

  從美蘇太空爭霸以來,向月球發射的飛船不計其數,從早期驗證月球是否爲巖質表面,但月球背面、內部都翻了個遍。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傾斜軌道意味着日食偶爾發生,而不是每月發生,這是傾斜自轉軸的第一個影響方面,第二個疑問在於月球上遺留了哪些不應該屬於這裏的物質。

  阿波羅計劃帶回的岩石樣本發現,其中有一些金屬在地球上很稀有,但月球上的儲量卻很多。根據撞擊形成理論,月球和地球在同一時期形成,也就是被忒伊亞星球撞擊後,物質重新進行了分配。應該說兩者的物質成分是基本一致的,那麼本不屬於這樣的金屬可能就是第二次不明撞擊帶來的。在月球內部,NASA發現了金、鉑、銥等貴金屬分佈,這種物質在地球上數量較少,佔了大約1%的地球的質量,但月球卻比我們豐富。

  NASA根據過去半個世紀的發現認爲,月球在第二次撞擊中獲得了一些地球不存在的金屬,有趣的是,自轉軸傾斜後更加朝向地球。同時月球也被地球的引力潮汐鎖定,只有一面永遠朝向地球,背面在地球上是永遠看不到的。

  天體物理學家Kaveh Pahlevan指出,NASA下一步將依託小行星登陸計劃重新返回月球,雖然直接返回方案在星座計劃中被取消,目前已經改爲祕密返回,利用小行星登陸再次回到月球,尋找第二次撞擊遺留的線索,時間會在2020年代中期,與登陸小行星任務一同執行。

 

微信掃碼關注

每日推送新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