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處:攝圖網

海南的人才政策終於來了。

4月13日,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消息落地。一個月後(5月13日),海南省委七屆四次全會通過《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計劃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

正如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所言,“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港)最缺的就是人才,海南現在的人才緊缺可以說是到了求賢若渴的地步。”

從30年前“十萬人才下海南”的盛況到現如今“百萬人才進海南”的號召,撇開人才需求量上的變化,今天城叔想跟大家聊一聊的是,從“下”到“進”這一字之差背後,海南的“人才觀”之變。

從“下”到“進”

30年前,“十萬人才下海南”投入海南省建設;30年後的今天,海南一樣求賢若渴,向“百萬人才”敞開了懷抱。

“用項目引才,用企業引才,用產業引才……”計劃到2020年,吸引各類人才20萬人以上;到2025年,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目標。可以說,“百萬人才進海南”的場面和氣勢十足。

而從“下”到“進”,這一字之差,可以折射出海南“人才觀”的轉變。

字面上理解,“下”海南給人一種疏離感,僅僅是去海南工作,就像“下鄉”,早晚要回家;“進”海南,則是要“進入”海南,不僅在海南工作,還要進海南的門,成爲海南的人。

“以前‘十萬人才下海南’更多的是人主動來海南,而‘百萬人才進海南’則是海南主動在招引人才。”在海南大學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教授看來,“進”更體現了海南對人才招引更加主動的態度。

現在的海南希望人才來了之後能真正成爲“海南人”。

30年前,很多人才“下”海南,然後又離開了,王毅武說,“當年人們去海南,更多是爲了個人發展,很多人淘金之後便離開了。”海南似乎並未得到反哺。

而這次,“進”海南的人才觀,不同以往吸引人才的舉措, “百萬人才”的表述不僅表明其需求量龐大,而且焦點也是集中在通過招商項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大概,今天的海南也會對以前的人才觀說一句“我們不一樣”!

這個不一樣還體現在人才的恆定標準上。“以前的海南,沒有一個對人才的恆定標準,現在不一樣,海南甚至會五年兩考覈,對人才資格進行審覈。”王毅武說,這也將促使海南更加精準地服務人才。

從“進”到“留”

30年前,海南沒有把人才吸收下去。

“那時的十萬人才,海南喫不下去,也消化不了。”王毅武解釋到,人才的發展需要有工作平臺以及生活條件,而當時海南的產業發展不充分,不容易留住人才。

“十萬人才下海南,九萬回頭心發寒”,這不僅是30年前海南所面臨的問題,而今天,大規模招引人才政策出臺後,留不留得下?這仍然是現在的海南必須直面的問題。

能不能“喫得下”?有兩項很關鍵,第一是提供工作平臺,第二是保證生活條件。所以,爲了吸引人才並留下人才,海南也拿出了實際的“紅利”。

我們來看“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放開了人才落戶限制;具體來說,全日制大專以上的學歷,即可在海南省工作地或實際居住地落戶。而且,引進的各類人才,自落戶之日起在購房方面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

對於落戶,成都、武漢等新一線城市早就有了敞開落戶的先例,那麼,海南放開落戶有沒有吸引力?不好評判。所以,海南或許也意識到,不僅僅要放開活路,還要使出“殺手鐧”,比如,對於大師級人才引進,分別按照200平方米、180平方米、150平方米的標準提供免租金、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在海南全職工作滿5年贈予80%產權,滿8年贈予100%產權。

直接贈房,就問你羨慕不羨慕?

不僅如此,對於其他人才,也有每月1500~5000元不等的住房租賃補貼,連續提供三年。

甚至於,海南給人才的未來還有了規劃,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怎麼辦?“對於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給予更加優惠政策”,就連直系親屬就醫也有綠色通道。

一句話,海南的這波人才政策,就是爲了留住人才、讓人才爲海南所用。

在城叔看來,海南搶人是必須的,但也不必急,畢竟,海南建設自貿區(港),這本身對人才發展也是一項長期的紅利。

就像王毅武說,“自貿區(港)的建設現在已經畫好了大餅,有了產業、有了平臺之後,人才自然也會主動過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