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何欣榮

日均千萬訂單量——中國快遞企業“科技範”越來越足

國家郵政局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前4月全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36.7億件,同比增長29.3%。支撐近30%的增速,各家快遞企業紛紛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加快從“汗水型”向“智慧型”轉變。

在很多人印象裏,快遞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但事實上,隨着勞動力成本逐年提高,運用新技術來降本增效是必然選擇。從2017年年報看,已上市的主要快遞企業,日均訂單處理量都達到千萬級別,市場份額最大的中通快遞,日均訂單量達到2600萬單。

“日均一兩千萬的訂單量,一點也不比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少。並且,行業還在以兩位數的年增速快速發展,這對技術研發提出了高要求。”中通快遞副總裁朱晶熙說。

從近期舉行的中通技術開放日看,自動化、智能化成爲快遞企業的發力方向。今年一季度,中通的電子面單使用率已經提升到94%。再配合自動分揀設備的運用,使得中通在分撥中心操作人員僅增加7%的情況下,就支撐起了36%的包裹增長量。此外,中通還發布了區塊鏈方面的研究報告,希望推動這一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

以快遞面單上的“三段碼”爲例,以前分揀快件需要查看每票快件的詳細地址,400-500票快件分揀需要一個半小時,現在只需要查看面單上的三段碼編碼,分揀時間縮短爲30-40分鐘,效率大大提升。

快遞企業中市值最高的順豐控股,把科技視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根據財務報告,2017年順豐的研發人員達到2800人,同比增長34%。研發投入達到11.67億元,同比增長108%。

在具體的科技實力上,順豐列出了包括物流無人機、智能設備和車聯網在內的十大“智慧物流”產品。比較顯眼的如物流無人機,去年年中順豐在獲批空域內進行了首次業務運營飛行,並在今年3月獲頒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順豐稱,物流無人機可用於農場生鮮和特色經濟產品配送等業務,未來有望通過“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覆蓋地形複雜或偏遠地區。

“現在城市裏還有很多快速小哥騎着車在馬路上跑,這是一個表象,不代表物流的明天和後天。未來這種表象會通過智慧物流進行改造。”順豐科技負責人田民說。

在利用科技降本增效的同時,快遞企業也愈發重視技術對於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的作用。

順豐近期與合作伙伴投資成立供應鏈大數據平臺。在公告中順豐表示,將設立數據安全負責人,通過基礎信息安全及大數據安全、區塊鏈等相關技術,切實保障數據的安全運行。

“當前,很多快遞公司啓用了隱私面單,隱去用戶電話號碼的部分數字。”朱晶熙說,今後快遞公司還會持續改進,使得快遞員無法直接看到用戶電話號碼,進一步保護用戶隱私。

來源: 新華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