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格爾木及青藏公路的建設者慕生忠將軍到浴血奮戰犧牲在可可西里的英雄索南達傑,建設青藏線的艱難和保護青藏生態現狀的緊迫,化作血淚的警示留給我們。青藏公路是一條非常舒適的進藏路線,由青海省會西寧出發,經格爾木、那曲抵拉薩,全長1937公里,幾乎全是比較平直的柏油路面,爲國家二級公路幹線,連小型轎車都可以輕鬆走完全程。

說起青藏線,我的心情不禁輕快起來。如果第一次那不完整、但爲我開啓了藏文化大門的一段行程算數的話,2006年夏天爲撰寫青藏旅行的書稿而進行的一程完整的行走,應該算是我對青藏線和青藏文化的第二次認知了。這一次,我對青藏公路與鐵路的沿途進行了細緻的採訪與拍攝,內心由衷地感嘆,走在青藏線上,真的是很幸福啊!

「鄉愁藏韻」青藏阡陌(下)

圖爲青藏公路上的黃羊。

青藏公路是一條非常舒適的進藏路線,由青海省會西寧出發,經格爾木、那曲抵拉薩,全長1937公里,幾乎全是比較平直的柏油路面,爲國家二級公路幹線,連小型轎車都可以輕鬆走完全程。而2006年7月全線貫通的青藏鐵路,其線路基本與公路並行,但舒適度和安全性又更有提升。於是,行駛在青藏線上,我們只要抱一顆輕鬆的心去欣賞美景便好。從黃土高原跨入高山牧區,那莽莽逶迤的崑崙山脈,浩瀚無邊的可可西里草原,鮮活雀躍的野生動物、湛藍靜謐的高原湖泊……一一在眼前掠過。雖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但路途的輕快可以減緩高原反應的程度,讓我們可以充分地去享受一路上豐厚的精神饋贈。

公路青海西寧至格爾木段,翻越日月山、橡皮山、旺尕秀山、脫土山等高山,跨越大水河、香日德河、蓋克光河、巴西河、青水河、洪水河等河流;從格爾木市出發,翻越四座大山--崑崙山、風火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跨過三條大河,通天河、沱沱河和楚瑪爾河,平均海拔4500米;穿過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草原三個自然保護區,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與川藏公路匯合。

「鄉愁藏韻」青藏阡陌(下)

圖爲作者在青藏公路和鐵路的海拔最高點。

第一次走這條路,印象最深的只有那公路邊眩目的金黃油菜花和青海湖邊如血的夕陽,第二次行走讓我對她的瞭解深入了許多。這是一段由公路和鐵路串起的珠鏈,沿途景點繁多,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娓娓動人,現代建設者與保衛者的事蹟也可歌可泣。從隱現於雲霧山顛的崑崙芸芸衆神到歷盡磨難真實行走的大唐女子文成公主,我的想象力從遙不可及的天際遐想跌落到艱鉅悽婉的歷史事實;從格爾木及青藏公路的建設者慕生忠將軍到浴血奮戰犧牲在可可西里的英雄索南達傑,建設青藏線的艱難和保護青藏生態現狀的緊迫,化作血淚的警示留給我們。

但是,青藏線最重要的使命不在於她爲人們提供的觀光功能,而在於它承載了80%的進藏物資的運輸量。在西藏有一句話廣爲人知:“青藏公路堵車一日,拉薩物價不穩三天”,它可稱得上是西藏人民的“生命線”,青藏公路建成通車50年來,國家相繼投入近30億元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整改:1985年實現全線黑色化瀝青柏油路面;1999年消除水毀和凍土等病害隱患;2004年8月,長1160公里的青藏公路格拉段三期改造工程通過驗收,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二級公路誕生,這使青藏公路的運載能力大大提高。每天都有大量運載貨物的大貨車行進在這條道路上,幾十、上百輛大卡車整整齊齊魚貫行駛在青藏公路上,場面蔚爲壯觀。不過這讓我們的超車成了問題,要想超過一個車隊,往往要花上一個多小時。

「鄉愁藏韻」青藏阡陌(下)

圖爲青藏公路上的車隊。

2006年7月,青藏鐵路格拉段通車,這肯定是當年最好的消息之一,內地人心中的青藏高原不再高不可攀、聖城拉薩不再遙不可及了。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1956公里,沿途穿越崑崙山脈、橫貫可可西里無人區、跨過唐古拉山埡口,基本與公路並行。全線處於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有960公里海拔高於4000米,最高點5072米……青藏鐵路的開通,將徹底解決西藏物資、人員進出的困難、減少運輸成本,擴大與內地的交流……專家分析,青藏鐵路的貫通還將深刻改變西藏城鄉居民的燃料和食物兩大消費結構,進而改善西藏的自然生態和社會人文環境,推進可持續發展。

我在火車車廂裏以及沿途各個火車站對許多人進行了採訪,總體感受到的是一種喜悅之情。火車的整潔漂亮可能是全國之最,能花那麼少的錢坐在裏面那麼舒適地欣賞青藏的高原景緻,對於我這樣體驗過各種大小磨難才享到同等眼福的人來說,真是豔羨不已。而對於那些探親訪友或是朝拜旅行的當地人,現在不僅可以擺脫長途汽車上的骯髒擁擠,也省掉了很多的寶貴時間和金錢。他們眼中的愉悅和臉上的清爽是任何人都感受得到的。

「鄉愁藏韻」青藏阡陌(下)

圖爲青藏鐵路拉薩河大橋。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是陶淵明對桃花源的遐想,但在我心中,這卻是在歷盡艱險後,青藏留給我的最美好最柔軟的印象。(中國西藏網 文、圖/陳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