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前486年)本名悉達多,姓喬答摩。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年近五十時才懷孕,按照印度的習俗,她應該回孃家分娩,結果途經藍毗尼,在樹下乘涼時生下了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出生7天之後,母親去世,父親淨飯王就把釋迦牟尼交給摩耶夫人的妹妹波閣波提王妃撫養。 王妃對他悉心照料,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16歲時,他和表妹耶輸陀羅結婚,後來生子羅睺羅,29歲時,他放棄了王宮的安逸生活,棄家外出尋道。

  最初,釋迦牟尼向一些著名的婆羅門學者求教,後來依照他們的說法,成爲一名苦行僧,進行了長達6年的艱苦修行。由於過分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甚至暈倒在地,醒來後,他意識到苦行並不能帶來任何成效。 他慢慢走進尼連禪河,用河水將身上多年的積垢洗淨,然後又喫了牧女善生送給他的乳粥,等到體力恢復以後,他離開了尼連撣河,準備前往婆羅捺斯。 在行進的路上,釋迦牟尼來到了一個叫做菩提伽耶的地方,在那裏他看到了一棵菩提樹,於是,他便坐在樹下打坐,想以此獲得解除人生苦難的終極辦法,併發誓”不獲佛道,不起此座”。經過49天的冥思苦想,他終於大徹大悟,創立了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12人探索頻道吧收集整理)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思索,構成了以“四諦說”爲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四諦說,即苦諦(人生皆苦)、集諦(苦的原因)、滅諦(徹悟苦的原因,達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諦(通過修道達到“涅槃”的途徑)四種真理。 人們通過修行、斷惑、涅槃,最終成爲阿羅漢(“不生”的意思),而不再墮入人世的輪迴。此外,佛教要求其徒衆終身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出家修行的男子稱“比丘”,女子稱“比丘尼“他們必須剎去頭髮,身着僧袍,從家庭生活屮完全脫離出來;在家修行的男子稱“鄔波索迦”女子稱“鄔波斯迦”。出家的信徙組成社團,稱做“僧伽”。參加社團的人只能靠佈施生活,不得擁有私產。每一個佛教徙都有遊方傳教的義務。

 

微信掃碼關注

每日推送新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