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和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卒中後上肢和手功能障礙嚴重降低了個人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我國永久性功能障礙分級標準中,人的上肢功能佔全身功能的60%,手指功能占上肢功能的90%。常見的導致上肢和手功能障礙的原因有腦卒中、外傷、乳腺癌術後等,以腦卒中居多。我國每年有超過250萬例新發的腦卒中患者,發病率逐年上升並呈年輕化趨勢。 據美國心血管疾病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資料統計每40 S就會出現一位新的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初期,大約有69% ~80% 的患者有上肢和手功能障礙,發病3個月後,約有37%的患者手部抓握、伸展動作控制不精確,發病患者中最後只有大約12%的患者手部功能有較良好的恢復,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影響深遠。

上肢及手功能康復常見治療誤區

誤區1:對上肢及手功能綜合康復治療的必要性認識不足

有些治療師和患者認爲上肢及手功能康復治療就是作業治療,沒有多少方法。事實上,上肢及手功能康復治療是一個系統和複雜的過程,除了作業治療,還有運動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中醫傳統康復治療等。對於外傷的患者來說,有效恰當的康復治療方法綜合起來應用,才能儘快恢復肢體功能。

誤區2:片面的關注某項功能而忽略患者的整體

在疾病的早期訓練其健側手的功能,訓練其早期脫離牀面起坐站立的水平,使患者的手活動區域得到提升,提升其學習的能力,以改善其對肢體的指揮調控能力。在病人的訓練過程中,片面強調手功能的恢復,特別是某些通過現有的評估認爲將成爲廢用手的患者,艱辛和努力的訓練得不到很好的進步將導致病患過渡的憂慮和心理負擔,我們可以採取技術幫助改善需要患手參與的活動的完成能力。

見多了腦損傷的病人發現自己可以握拳,於是治療師和家人包括他自己天天練握拳練、捏橡皮、抓球等運動,結果就成爲了東西越抓越牢,抓得住放不開,甚至手就此畸形形成。如果早期注重禁止往手裏塞東西拼命捏的動作,適度刺激手背部並嘗試緩慢訓練張手動作,患者和家人都學會適當的腕指牽伸的動作以隨時緩解手腕部的痙攣,治療師的治療方案多關注一些在控制痙攣的狀態下的整體和手功能訓練的方法,一定會避免很多恢復過程中曲折。

誤區3:手外傷治療主要依靠手術

上肢的功能主要表現於手部,它組織結構精細,肌腱、內在外在肌、關節囊、韌帶、骨骼等組織位於其間,位置相對人體其他部位表淺、精密,容易損傷。手外傷後因組織缺損、神經損傷、瘢痕攣縮、肌腱粘連、關節僵直、肌肉癱瘓和萎縮、傷口長期不愈等,造成手的粗大運動功能(力性抓握、非抓握)及精細運動功能(精細抓握)和感覺功能的障礙卻不能有效解決。

康復早期介入,可減輕腫脹、保持關節位置正確,保護未癒合組織,增加和保持關節活動度,增加和恢復肌力,恢復感覺,改善手的協調性,以及增強耐力等,使患者的手重新獲得最大功能,儘早回到家庭、工作及社會中去。

誤區4:過渡的制動

石膏固定和支具保護都爲早期的骨關節和軟組織的修復和保護提供了基礎。但是,常見制動過渡導致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甚至疼痛、水腫等,事實上如果早期的時候,只要病情穩定即可開始康復治療及接受正確的鍛鍊理念,很多症狀可以不伴發。

如非受傷的中心區域,即使在固定下也可以進行一些力量訓練,可幫助消除遠端的水腫,預防肌肉萎縮;對於上肢的幹骨骨折的更要在可耐受的情況下再進行一些促進骨折癒合骨小梁整齊排列的手法康復治療;對於失神經支配的上肢如果早期不注重正確體位的擺放,或者僅僅擺放在某個體位,就會可能導致關節和肌肉的疼痛和攣縮等的發生。

誤區5:過渡的運動導致運動模式的改變和“不節能”

人體的運動是一個精密的裝置,有很多機制都還是一個謎。一個肱骨遠端骨折的病人,一個卒中的病人,肩上舉都出現異常的動作,導致手的活動範圍和耐力遠遠達不到日常活動的要求。病患只要自己出現某些動作,他都會欣喜若狂的不斷去做這個動作,也不知這個從專業的角度是錯誤的運動會導致的不良後果。所以他們會形成聳肩側彎身體以抬上肢來完成日常活動中需要抬肩伸手夠物的動作,如此形成一個不良的運動模式,長此以往造成動作高耗能,甚至局部的畸形和疼痛。

上肢及手功能康復實用前沿技術

1.物理療法

1.1冷療法

對於上肢及手運動損傷、扭傷或者術後物理治療主要在早期開始介入,冷療法是臨牀常用的物理療法之一,低溫可以使神經興奮性降低、傳導速度減慢,這對感覺、運動神經有阻滯作用,可阻斷或抑制各種病理興奮竈,故有鎮痛解痙等作用。除了冷療,還有電療、光療、磁療也適用。

1.2肌電生物反饋療法

肌電觸發電刺激綜合了表面肌電生物反饋和神經肌肉電刺激兩種治療方法,是近些年來國內外發展較快的康復治療方法。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生物反饋訓練系統是一種新興的康復訓練模式,既可改善關節活動範圍,提高肌力,改善手指協調性,又可不斷刺激肢體的關節位置覺,促進運動感覺恢復。

胡江飈等 聯合應用生物反饋療法,對手指屈伸肌力大於0級的腦卒中患者70例進行治療4周,手指向心屈曲治療,則將治療貼片正極置於患肢前臂距腕橫紋2.5 am處,負極貼於小臂內側上1/3處,手指伸展訓練,正極貼於手背近腕橫紋2.5 am處,負極貼於小臂背側上1/3處。囑患者根據治療儀提示,配合做出伸或屈手指的動作。此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肌電生物反饋療法有助於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手功能。Bello AI等 採用類似治療方法,結果表明,結合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可以改善肌肉的收縮功能,改善手部功能的運動。

翔宇醫療的肌電生物反饋儀是一款集合了被動電刺激、肌電反饋(助力)電刺激、多媒體生物反饋訓練於一體的功能電刺激儀。

1.3 功能性電刺激(FES)技術

功能性電刺激(FES)是利用一定強度的低頻脈衝電流,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來刺激一組或多組肌肉,誘發肌肉運動或模擬正常的自主運動,以達到改善或恢復被刺激肌肉或肌羣功能的目的,可代替或矯正肢體和器官已喪失的功能,功能重建FES在刺激神經肌肉的同時,也刺激傳入神經,加上不斷重複的運動模式信息,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在皮層形成興奮痕跡,逐漸恢復原有的運動功能。實時反饋患者主觀運動的意願和要求,幫助患肢在想動的時候動起來,這樣的方式有助於提高對中風後受損的肌肉收縮的意識,不斷的主動訓練,會讓放鬆肌肉和協調手部動作變得更容易。

翔宇醫療的手功能康復系統儀是一款創新型功能性電刺激產品,通過電刺激肌肉以產生腕背伸,拇指外翻等動作爲目標,幫助恢復手的功能活動。將綁帶固定在功能位角度,三片不鏽鋼一體化電極,精準定位於前臂肱橈肌和橈側腕屈肌處,刺激腕背伸,以激活控制手和前臂肌肉的神經。電極片可重複N次使用,大大節省了使用成本,有效解決了醫療器械痛點。

1.4經顱磁刺激(TMS)

rTMS可以促進患手運動功能的恢復,低頻rTMS可以中斷大腦半球間的競爭性抑制,使得健側半球運動皮層興奮性相對降低而患側相應增加,達到興奮性平衡,促進患肢運動功能恢復。還有研究表明,低頻rTMS造成神經興奮性的改變不僅僅侷限在刺激局部,同時還可對相聯繫的遠隔部位產生影響,並且還發現低頻刺激可增加腦血流量,進一步促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翔宇醫療的經顱磁刺激器,刺激強度3.0Tesla;刺激頻率0.1—100HZ;經顱磁8字形圓圈;具有最全刺激模式STMS、PTMS、rTMS、CTBS 、iTBS、imTBS。

1.5壓力療法

腦卒中患者往往伴隨有上肢水腫、肌肉萎縮和肌張力高的症狀,壓力療法是目前能夠消除水腫和降低肌張力的有效方法。翔宇醫療的氣壓手功能康復儀主要通過對多腔氣囊有順序的反覆充放氣,形成了對手指的循環壓力,對肢體的遠端到肢體的近端進行均勻有序的擠壓,加速肢體組織液迴流,有助於預防血栓的形成、預防肢體水腫和降低肌張力。

2.手功能障礙的運動治療和作業治療

上肢功能尤其是手的精細運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活動(ADL),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是康復工作的重難點。運動和作業治療是患手功能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認爲,康復訓練中感覺運動輸入反覆刺激中樞,通過潛伏通路和突觸的啓用、軸突長芽等方式,使大腦功能重組,神經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復。治療的總體流程和肢體訓練方法相似,早期以被動的關節活動和按摩爲主,功能恢復期以主動手功能訓練和生活能力訓練爲主。康復機器人是可以自動執行任務的人造機器裝置,用以取代或協助人體的某些功能,促進功能障礙者的康復治療效果,也可以爲老年人及殘疾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1.認知知覺能力訓練

主要針對腦中風、腦外傷患者進行注意、記憶、計算、時空定向、推理、想象等方面的訓練。翔宇醫療的智能反饋康復訓練系統是通過小型方便的有線傳感器感知上肢關節活動角度,將信號傳遞給計算機,通過數十種互動型模擬遊戲進行上肢與手的關節活動度、認知、記憶、手眼協調、空間定向的的有效訓練。

2.2精細動作功能訓練

通過各種模擬器械訓練及精細動作訓練,提高手上肢的靈活性協調性,改善感覺功能和提高手的實用功能等。翔宇醫療的手功能綜合康復訓練平臺。特點是:獨具情景互動·虛擬現實訓練模式·小組組合康復訓練。十二種手的功能動作訓練:手指屈伸訓練、手掌抓握訓練、手指對稱位訓練、手指捏力訓練、拇指力量訓練、手柄平拉訓練、手柄提升訓練、腕關節背屈背伸訓練、前臂旋轉訓練、手指伸展訓練、手指抓握訓練、腕關節尺偏橈偏訓練。

手功能綜合康復訓練平臺

2.3功能性作業活動訓練

達到擴大關節活動範圍、增強肌力及耐力、使肌張力正常化、改善平衡協調能力,增強機體整體功能水平。翔宇醫療的智能上肢反饋康復訓練系統,採用計算機技術實時模擬人體上肢運動規律,擁有一個可調節的上臂支持系統,增加的智能反饋和三維運動空間,可使功能治療訓練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進行。遊戲式的訓練提高了患者的興趣,促進康復進程。本設備可使上肢在負重或者減重的狀態下進行訓練,並提供高質量的反饋信息,跟蹤患者訓練後的康復程度 ,是上肢恢復的好幫手。

2.4虛擬情景遊戲訓練

配備情景互動,使患者脫離枯燥的常規康復訓練,於娛樂遊戲中得到機體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康復。翔宇醫療的情景虛擬互動評估與訓練系統是一款用於整體功能訓練及任務導向康復訓練的高科技產品,它可以通過3D動態捕捉器對患者的康復訓練動作進行識別判斷,實現在可控的範圍內做上肢、下肢、頸椎和腰椎系統運動的康復訓練,可針對不同關節不同方向進行訓練。

在訓練中可以增加訓練難易程度及時間的調整。特別加入了手部功能訓練和鏡像療法訓練。使患者的訓練精細化,具體化。

2.5運動想象和鏡像刺激

運動想象療法:是指在沒有明顯肢體活動的情況下,內心反覆模擬和排練運動活動的過程,根據運動記憶在大腦中激活某一特定的區域從而達到提高運動功能的目的。運動想象訓練結合常規康復治療可改善慢性期腦卒中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鏡像治療技術:鏡像療法是治療腦卒中後手功能障礙的一種新興技術,其可通過激活運動相關腦區(中央前回下部、運動前皮質腹部)和頂下小葉中的MNS,促使大腦皮質產生可塑性改變和功能重組,進而改善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障礙。

翔宇醫療的手功能智能康復系統,是通過穿戴由五個電機驅動的手套,在3D視頻、色彩、聲音的引導下,通過運動想象、鏡像治療、主被動、雙手運動、任務導向的訓練,能夠促進手功能精細動作和力行抓握的康復,同時促進患者認知功能、手眼協調、本體感覺的恢復。

智能木插板,訓練時根據所選的遊戲對應孔內有燈光指示引導完成操作,訓練棒插入採用非接觸式檢測,自動識別當前訓練孔板,有訓練反饋功能:音效燈光雙反饋 。

智能磨砂板,每個遊戲可以固定時間長度和路線長度,結束後可以選擇重新開始或退出。遊戲過程中可以適當設計關卡增加趣味性。

翔宇醫療—上肢及手功能康復工作站關節疼痛、炎症水腫(早期) (主要針對外傷、骨折,主要通過物理療法進行疼痛治療和促進骨折康復) 冷空機 冷療 經皮神經電刺激 電療 超聲波治療儀 聲療 低頻電磁脈衝治療儀 磁療 半導體激光治療儀 光療 活動受限、感覺障礙(早期) (主要針對腦卒中、腦癱、手外傷手腕骨折,主要通過被動療法和物理療法康復) 氣壓手功能康復儀 壓力療法 指腕肩肘關節訓練器 CPM療法 被動運動 肌電生物反饋治療儀 低頻電療 手功能康復儀 FES功能性電刺激 手功能智能康復系統 鏡像、運動想象、被動運動 神經肌肉電刺激儀 低頻電療 經顱磁刺激器 TMS療法 肌力耐力協調性訓練(中後期) (主要針對腦卒中、腦癱、手外傷手腕骨折,主要通過主動療法進行肌力和協調性的訓練) 手功能綜合訓練平臺 精細動作功能訓練 智能反饋康復訓練系統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智能木插板 遊戲+手眼協調 智能磨砂板 遊戲+手眼協調 上肢康復機器人 遊戲+關節活動+肌力 情景虛擬互動評估與訓練系統 虛擬情景遊戲+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