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說杭州一位姑娘在網上發帖稱 " 閨蜜不買房不結婚,租房沒有安全感 " ,評論裏很多人說這簡直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關於結婚要不要買房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就不是房子的事,而是你身邊的那個人,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做好了承擔兩個人未來的打算。

前幾天刷微博的時候,我看了一個視頻。

視頻裏面的小夥子爲了能和喜歡的姑娘結婚,把租來的房子假裝成買來的,想欺騙女孩的媽媽,結果事情敗露,女孩的媽媽更加生氣。

即便後來那男生哭着認錯,並承諾將自己工作幾年攢下來的全部積蓄都送給女孩,女孩的媽媽也不同意這門婚事。

以前我們總覺得,愛一個人,只跟那個人有關,談錢、談房子,就太俗了。

可是越長大越發現,只聊 " 愛 " 的感情,幾乎是不存在的。


成年人的婚戀觀:愛情,不是生意



我見過相戀多年卻因爲對方買不起婚房而分道揚鑣的情侶,也見過婚後因爲房子歸屬權吵到面紅耳赤的人。

就連介紹相親對象,都得先用 " 他有房有車 " 來做個開場白,纔能有底氣繼續下面的話題。

雖然我們並不願意承認,但房子確實已經成爲感情中最敏感也最避不開的話題了。


成年人的婚戀觀:愛情,不是生意



之前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說杭州一位姑娘在網上發帖稱 " 閨蜜不買房不結婚,租房沒有安全感 " ,評論裏很多人說這簡直說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

談戀愛的時候怎麼樣都行,當戀愛的甜蜜褪去,生活只剩一地雞毛,孩子上學、父母養老,甚至是萬一離婚了,自己除了結婚證上的 " 離異 " 二字還能得到些什麼?

所有戀愛時不必考慮的問題,全都會伴隨着婚姻而來,成爲兩個人不得不馬上解決和考慮的問題。

而房子,理所當然地被人們默認爲能解決一切煩惱的根源,甚至有人覺得只要有了房子,就一定能過得安穩幸福。

但,人生的幸福真的僅憑一套房子就能決定嗎?


成年人的婚戀觀:愛情,不是生意



經濟學家薛兆豐曾經站在經濟學的角度上,說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

" 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籤的就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雙方一定要拿起自己的資源辦企業,這個時候男女雙方給出的資源是不一樣的,有身體,生育能力,容顏,家庭關係,還有自己未來的增長潛力。 "

我們承認,在成年人的婚戀觀中,會考量對方的三觀、容貌、收入等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

可是,愛情畢竟不是生意,人生的幸福程度也從來不是僅憑這些就能衡量的。


成年人的婚戀觀:愛情,不是生意



我記得之前包貝爾和包文婧在綜藝節目中重回當年出租屋的片段,這感動了無數人,在所有人都感慨包文婧 " 押對了寶 " 時,有一條微博評論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那條評論說: " 我和前任也曾住過幾百塊的地下室,但是很遺憾,我沒能陪他熬過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所以現在,我也沒資格與他分享成功,甚至沒資格與他回憶當年。 "

倘若當年包文婧也在包貝爾人生低谷期的時候逼着他買房子,那麼他們之間應該也會像評論裏那樣只剩下遺憾。

所以說,房子、收入等問題只是愛情中的一個參考標準,而不是必要條件。

成年人的婚戀觀:愛情,不是生意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能夠擁有屬於你們兩個人的家,當然是最好的。

但如果明明相愛,明明知道對方有困難,卻仍然絲毫不肯動搖地把 " 買房 " 作爲婚姻幸福的唯一考量標準,甚至不惜爲此錯過那個深愛的人,就真的太不值得了。

能給人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從來都不是那座冷冰冰的房子,而是那個知冷知熱,會心疼你的委屈、會在乎你的情緒的人。


成年人的婚戀觀:愛情,不是生意



我們都應該明白,太過於精打細算的愛情,不叫愛情。

關於結婚要不要買房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就不是房子的事,而是你身邊的那個人,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做好了承擔兩個人未來的打算。

房子雖不等同於幸福,但對於很多女生來說,房子的意義就是家,就是安全感。

如果有一個傻姑娘願意不顧一切,用餘生全部的安全感賭你一個不確定的將來,也請你一定要努力給她一個家,給她一份安全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