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發現每年發生那麼多的地震,其分佈大多有一定的規律,破壞性地震是受到一定地質條件的控制的。展開世界地震分佈圖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地震都分佈在南緯60度和北緯60度之間的廣大地區,在南極和北極很少有地震發生。人們把全球地震分佈劃分爲四條巨大的地震帶:

1)環太平洋地震活動帶:該帶在東太平洋主要沿北美、南美大陸西海岸分佈,在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主要沿島嶼外側分佈。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世界約80%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該帶上。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球地震能量的80%。

2)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活動帶:該地震帶橫貫歐亞大陸,大致呈東西向分佈,全帶總長約15000km,寬度各地很不一致,西起大西洋亞速爾羣島,穿地中海、經伊朗高原,進入喜馬拉雅山東端向南拐彎經緬甸西部、安達曼羣島、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至班達海附近與西太平洋地震帶相連。該帶的地震活動僅次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外的幾乎所有的深源、中源地震和大多數的淺源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該帶地震釋放的能量約佔全球能量15%。

3)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此地震活動帶蜿蜒於各大洋中間,幾乎彼此相連。總長約65000km,寬約1000——7000km,其軸部寬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動帶的地震活動性較之前兩個帶要弱得多,而且均爲淺源地震,尚未發生過特大的破壞性地震。

4)大陸裂谷地震活動帶:該帶與上述三個帶相比其規模最小,不連續分佈於大陸內部。在地貌上常表現爲深水湖,如東非裂谷、紅海裂谷、貝加爾裂谷、亞丁灣裂谷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