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紀輕輕的人,脈象一般會比較壯實。而年紀偏老的人,脈象一般會比較虛弱。

在中醫臨牀診斷中,脈診的意義極其重要,在診脈的時候,一個一個脈象逐一排查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給患者診脈的時候,要學會因人制宜。因爲每個人的形體、氣機是不一樣的,要正確掌握患者的形體與氣機,對於正確診斷是有着重要意義的。

古代經典曾指出“形氣相得者生,三五不調者死”,說明形氣相得纔是脈診的要義所在。在脈診中,浮沉遲數四種脈象最爲常見,而這四種脈象主要體現表裏寒熱,這個也是脈學中的常識。但是,如果患者的形氣不一樣,那麼,這幾種脈象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比如體型肥胖的人,“氣居於表”,所以六部脈象多帶有浮洪之象;如果是體型瘦小的人,“氣斂於中”,六部脈象多帶有沉數之兆;如果性格急躁的人,一呼一吸脈象跳動五次爲正常;如果是性格慵懶的人,即便一呼一吸脈搏跳動四次,也可能是熱證。

中醫脈學不傳之祕:“形氣相得”對於診脈的意義究竟何在?

在臨牀診脈的時候,如果患者是個子高的人,那麼寸關尺布指就要稀疏一點爲好;如果是個子矮小的人,在寸關尺布指的時候,就應該緊密一些;如果是北方人,脈象要比普通人要有力一些;如果是南方人,脈象要比普通人軟弱一些;年紀輕輕的人,脈象一般會比較壯實;而年紀偏老的人,脈象一般會比較虛弱;喝醉酒之後,脈象一般會比較快;喝太多後,脈象一般會比較大;待字閨中的女子、長期沒有夫妻生活的女子,一般脈象比較濡弱;嬰幼兒的脈象一般比性子急的人還要快,有時候能夠一呼一吸達到七次。

{!-- PGC_COLUMN --}

但是任何事物的規律或許不止一條,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條條大路未必皆通羅馬。這一點其實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有一定的類似的,所有事物的規律都存在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一般規律是我們普通人明眼能瞧見的,而特殊規律一般都隱藏的很深,不仔細深挖,根本看不見。就像上面所說的這些現象,就真的是一成不變的嗎?事實上,未必盡然。

中醫脈學不傳之祕:“形氣相得”對於診脈的意義究竟何在?

比如肥胖的人,雖然說“氣居於表”,脈象多爲浮洪,但是如果肌肉過於堅硬,他的脈象搏動自然是“不能直達於皮膚之上”,需要用點力才能按到,如果還是抱着“浮洪易見之說”,只以輕輕的力道按在脈位上,那就只能看到“模糊細小”的脈象;比較瘦小的人,雖然說“氣斂於中”,脈象大多是沉數,但是如果這個人的肌肉過於淺薄,他的脈象搏動自然就是“呈於皮膚之間”,這個時候不僅不需要沉取脈搏,反而“浮取而知”。性子急的人,雖然脈象比較快爲正常,但是如果剛纔並沒有什麼急事,而是從容悠悠,那麼,這個時候的脈象也會比較慢。性子比較慵懶的人,脈象比較慢是正常的,但是剛纔正好忙得不亦樂乎,或者一番運動過後,脈象自然會跳得很快。北方之人,脈象本來會比較有力,但是如果世代都是大魚大肉,或者母親是南方人,所以脈象中未必沒有軟弱的跡象。南方之人,脈象本來比較無力,但是如果先天稟賦強壯,或者勤勞刻苦、辛勤勞作,那麼,這個人的脈象也會有有力的一面。少壯之人,脈象壯大是正常的,但如果“情深不壽”的年輕人,一般會脈象細弱;老年人雖然脈象比較虛弱,但是如果能夠度過百歲,脈象反而會有一種返璞歸真、倦鳥歸林的感覺,有一些沉而有力的脈象。待字閨中的女子、長期沒有性生活的婦女,脈象濡弱是比較常見的,但是如果家境環境比較好,且胸襟豁達之人,自然脈來沖和。嬰幼兒“氣稟純陽”,脈象急數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體質弱、有寒氣,脈搏就會比較遲緩。

中醫脈學不傳之祕:“形氣相得”對於診脈的意義究竟何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