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超過12億的人口帶來的經濟利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藉助美印關係發展讓印度在美印經濟問題上提供更多便利,以便美國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也是美國對印最大的經濟利益需求。而在戰略利益方面,無論是對美國戰略競爭對手而言,還是對俄羅斯的軍事工業而言,印度都不可能滿足美國的訴求。

利刃/CX

取消待遇只是開始!美印註定不可能走到一起 早晚分道揚鑣

(美國近期的對印措施預計不會引發太大的美印問題)

受世界經濟政治大環境影響,美印關係在近幾年發展的非常不錯,在很多問題上,美國都展現了偏向印度、"幫助"印度的態度,在前一段時間巴印軍事衝突初期美國對印度的偏袒就是例證。而爲了實現自身世界"有聲有色大國"的長期訴求,印度也對和美國的關係寄予厚望,在軍事裝備貿易的問題上,印度在近幾年就加深了和美國的聯繫。P8A多任務飛機、C17大型戰略運輸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M777型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等等很多美製裝備都先後列裝印度軍隊。但是,美國的見利忘義也在時刻影響着美印關係,在最近,美國就宣佈取消對印度的貿易普惠制待遇,而根據相關學界的預判,美國的這個動作很可能會引發印度的反制,接下來,美印關係發展很可能也會出現一些波折。

美印關係的走近原因複雜,其中更牽涉到兩國的戰略利益,而在這些戰略性利益面前,印度雖然會對美國的貿易政策進行反制,但是美印關係預計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在接下來,美印雙方都有可能會避免局勢惡化,也都會展現善意,而美印關係的這種複雜局面,其實也是和美印雙方對對方的訴求有關。

取消待遇只是開始!美印註定不可能走到一起 早晚分道揚鑣

(美印走近的背後各有目的)

在美國方面,美國對印度的訴求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經濟利益訴求,另一個是戰略利益訴求。

經濟利益訴求方面,作爲世界最大軍火進口國,印度每年的軍事裝備採購都是一個大蛋糕,而作爲世界最大武器出口國,美國在印度軍火市場的長期缺位明顯不會讓美國滿意。而爲了實現美國佔領印度軍火市場的目的,美國也在對印關係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從多年前開始,美國就已經開始極力拉攏印度,而在拉攏的同時,美製武器系統也開始大批進入印度。只是,美國對印度的軍火銷售需求只是美國對印經濟利益的一部分,在軍火銷售之外,印度的市場也是美國最想要得到的。

一個穩定的龐大市場對於經濟大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事實上佔領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和日本市場以後,美國也迫切需求開闢更多更大的市場,而在美國的這種需求面前,沒有比印度更加合適的了。

作爲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超過12億的人口帶來的經濟利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藉助美印關係發展讓印度在美印經濟問題上提供更多便利,以便美國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也是美國對印最大的經濟利益需求。而且,和其他大國相比,印度有限的工業能力更是對美國非常有價值。印度工業能力的不足讓美國可以更放心的向印度銷售各種經濟產品和技術,而同時,美國也不需要過多的防範印度的崛起,畢竟,一個工業落後的國家是永遠也不可能成爲真正的世界大國的。

取消待遇只是開始!美印註定不可能走到一起 早晚分道揚鑣

(巨大的軍火銷售利益只是美國對印經濟需求的一部分,美國想要的是佔領印度國內市場)

而在戰略利益訴求方面,美國對印度的需求就更大了。首先在美國大國戰略競爭思路當中,作爲一個軍事"大國",印度的軍事能力明顯可以對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形成牽制(至少美國人是這麼認爲的),而藉此,美國對戰略競爭對手的各種打壓和遏制戰略也將更有基礎。而在這個因素之外,俄羅斯的問題也起到很大作用。

作爲全球唯一一個可以和美國進行全面軍事較量的國家,俄羅斯一直是美國軍事力量重點防範的對象,而若想要削弱俄羅斯軍事力量,切斷俄印的軍事裝備關係是必行之事。

印度作爲世界軍事裝備採購大國,其軍事裝備採購中的絕大多數訂單都落入俄羅斯手中,而藉助印度持續不斷、數額巨大的裝備採購訂單,俄羅斯也獲得了很大的經濟利益。而在經濟利益之外,俄羅斯軍事工業的獲益就更大了。從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衰落開始,俄羅斯軍工產業就深受資金不足的影響,而面對這個嚴重問題,俄羅斯政府明顯拿不出更多的資金幫助軍事工業企業,但是,印度卻可以。

印度每年給予俄羅斯的軍火採購訂單對俄羅斯工業、尤其是軍工工業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藉助印度的軍火訂單,俄羅斯軍工產業也迅速走出蘇聯解體造成的衆多陰影,而隨着俄羅斯軍工產業的恢復,俄羅斯的軍事能力也在快速復甦。因此,爲了深度打壓俄羅斯,美國也需要切斷俄印的軍火銷售聯繫。

取消待遇只是開始!美印註定不可能走到一起 早晚分道揚鑣

(在經濟利益之外,戰略利益也是美印走近的重要原因)

而在印度方面,印度對美國的訴求同樣也有兩個,同樣也是經濟利益需求和戰略利益需求。

在經濟利益需求方面,印度作爲畸形發展的大型經濟體,其對外部金融投資的需求還是非常明顯的。而作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世界重要的對外投資國家,美國很明顯對印度有價值。同時,爲了實現印度的"有聲有色大國"夢想,印度人也深知自身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而若想要發展工業,外部技術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作爲世界第一科技強國、工業強國,美國的工業能力也明顯是印度實現工業大國夢想的最大可用外力之一。因此,爲了印度的經濟夢想,印度在近幾年也越來越親美。

而在戰略利益方面,印度對美國的需求也不少。在印度人的想法中,和美國關係的發展明顯有利於印度的國際影響力發展,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也明顯可以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並最終成就印度的世界大國夢想。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問題上,整體實力遠遠達不到大國標準的印度之所以能成爲最有希望的國家之一,美國和西方對印度的支持就是最大原因。而在這些之外,印度在印度洋周邊的政治利益也是印度對美國的最大想法。

從國家獨立開始,印度就一直在謀求印度洋的領導地位,雖然這個想法經過幾十年的時間也一直沒有實現,但是,印度也明顯希望藉助美國之力最終確立自身的印度洋霸主地位。而在對巴基斯坦的問題上,印度就更是希望拉攏美國,促使美國拋棄巴基斯坦轉而支持自己。

因此來看,美印關係的走近和雙方的現實利益需求是有很大關係的,但是,美印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也基本沒有可能。

在美國方面,美國對印度的經濟利益需求在軍火利益部分雖然在近幾年收穫頗豐,但是,武器進口多元化也一直是印度的不變政策,而實際上,就在印度大量引進美製武器的同時,印度也在從其他渠道進口武器系統。而在更廣泛的經濟利益,即貿易市場利益方面,美國也很難實現訴求。印度雖然號稱是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但根據國際專家的分析,印度實際具備消費能力的人口也就一個億而已,而這樣有限的消費人口再和印度國內的投資環境相結合,印度對美國的經濟價值就會小很多。

而在戰略利益方面,無論是對美國戰略競爭對手而言,還是對俄羅斯的軍事工業而言,印度都不可能滿足美國的訴求。對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而言,印度的軍事能力即使有大批美製武器作爲依託,也不可能改變雙方的軍力對比。而實際上,在軍事力量方面,美國戰略競爭對手對印度保有足夠的優勢,而印度也是不敢爲美國挑起軍事衝突的。

至於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利益,俄印軍事裝備貿易已經持續幾十年,蘇俄軍事裝備之所以能夠長期佔據印度市場,也並非是出於政治關係。蘇俄制武器裝備價格適中,技術性能滿足需求的優勢也不是美國能夠替代的。而且,印度現今仍然大量應用的俄製裝備也需要俄印繼續合作。

而在印度方面,想要從美國身上實現自身的利益訴求,就更不可能了。

首先在經濟方面,在投資利益問題上,印度國內的問題纔是外資大量進入金融領域的根本原因。印度國內消費市場有限,保護主義大行其道的現實也在時刻阻撓着外國投資者對印度的實體經濟投資。而在這個之外,在印度最想要的製造業方面,美國就更不可能幫助印度太多。

印度的工業基礎非常缺乏,而這個基礎的完善也絕非一年兩年就可以完成的,而資本很明顯不會願意等太久。而且,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大國加強國內製造業發展和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想要的只有印度的市場,對幫助印度工業發展,美國明顯不會感興趣。因此來說,想要藉助美國力量實現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發展,印度做不到,美國也不會給。

而在戰略利益方面,印度就更是不可能從美國手裏獲得太多。印度最基本的戰略訴求就是印度洋的主導權,可是,印度洋對世界的重要性實在太大,大到美國根本不可能放棄的地步。印度洋北部的中東地區、東部的馬六甲海峽、西北的蘇伊士運河都關係到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國怎會對印度出讓權益。

而且,作爲世界人口大國之一,印度原本也是美國的重點防範對象之一,只是由於其他地區更強大對手的出現,美國對印度的防範纔出現了一定的鬆懈。但是,防範印度做大做強,尤其是在印度洋周邊做大做強也必然是美國的不變政策。而受此影響,美國對印度的戰略幫助也將會是很有限的,都將會被美國限制在打壓美國戰略對手領域,一旦印度有任何越軌的想法,巴基斯坦和印度洋東南方向的澳大利亞就會迅速成爲美國的香餑餑。

因此來看,美印關係的發展在近幾年還不會終止,但美國也會時刻防範印度,而印度也不會完全信任美國,而隨着美國在經濟領域的一些政策逐漸出臺,印度對美國的不信任也將會加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