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发现了露天金矿,消息传到中国后,吸引了沿海地区一些淘金客。华人吃苦耐劳,当时流传这样一句俗语:你不会在中国人淘过的地方,再找到一粒金沙。结果,华人遭到白人强烈嫉妒和排斥,淘金热过后,留在澳洲的华人很少,当时一位姓沈的上海人因娶了英格兰女人,决定留在澳洲昆士兰生活,1886年生下他们的儿子,取名沈比利。

一国华裔士兵,他被誉“狙击之王”,一战后未受礼遇、贫病中离世

沈比利长大后,他精通骑术和捕猎袋鼠,也是当地闻名的神枪手。1914年一战爆发后,时任澳大利亚总理声称要不惜一切代价支持英国作战,直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个先令",普通民众也表现出很高热情,积极参加远征部队志愿兵。不过,根据当时澳国防法,“所有非纯正欧洲血统或欧洲后裔者”不得参军。当时沈比利已28岁,因为精湛的射击技术被破格录取,成为澳军第五轻骑团一名狙击手。

1915年5月,沈比利随骑兵团抵达欧洲战场,到达土耳其加入加里波利战役。加里波利之战,进行了长达八个月,打得非常惨烈。当时,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澳新军团”共计有6万人参战,其中上万人阵亡。不过,沈比利在战役中表现非常优异,他四个月就击倒至少150名土耳其官兵,加上后来在其他战役中击毙的敌人,超过了300多人,被誉为一战中的“狙击之王”。

一国华裔士兵,他被誉“狙击之王”,一战后未受礼遇、贫病中离世

1916年,沈比利获得了诸多荣誉和勋章,他的事迹也被当时的英国和美国报纸所报道。1917年3月,在一场战役中他被毒气击伤,被送到英国治疗,期间认识了后来的英国人妻子。伤病好转后,当年8月,沈比利再回欧洲参战,率领一支反狙击手部队在前线专门猎杀德国狙击手。直到翌年2月,他因为背部中弹进了医院。

枪伤治愈后,但军医经过诊断,发现因毒气旧伤导致肺部疾病加重,已不再适合参加军事行动,于是最终退役。尽管功勋卓著,但沈比利回国后并未受到更多优待,澳大利亚政府给了他一块土地,他在上面开设牧羊农场,但因为土地贫瘠很快就经营不下去。随后,他在一家金矿当矿工,但是收入微薄,英国妻子不久也与他彻底分手。

一国华裔士兵,他被誉“狙击之王”,一战后未受礼遇、贫病中离世

步入晚年,沈比利一直与病痛和贫困为伴,1943年在贫病中孤独离世,享年57岁。朋友们在他家中只找到了5先令现金,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在他去世半个世纪后,1993年澳新军团老兵在他坟前安放了一块墓碑,墓志铭上写着一句话:“以免我们忘记”,提醒人们记住这个因为华裔身份而长期被“遗忘”的英雄。两年后,澳大利亚政府为他建造了一尊铜像和纪念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