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赵家军个个都是肌肉美男|宋朝的军事(下)

昨天被川航军转民的刘传健机长强悍的史诗级迫降再一次震撼了,短短两天时间,中国军工和军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厉害了,我们的战士!

<言归正传>

虽说宋代的军人地位远远比不上今天,但那是体制的问题。即便如此,咱宋朝的兵哥哥们,照样个个身材一流,都是有大块胸肌、八块腹肌,外加大力水手肱二头肌的美男子。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宋朝把“身材”作为评定兵士等级的参考标准,而且跟工资待遇挂钩。根据《宋史·兵志七》中的记载,“一千者以五尺八寸”,也就是说一米八三的个头就能拿到最高的1000文钱。

你知道吗?赵家军个个都是肌肉美男|宋朝的军事(下)

岳家军(感谢黄教主友情出演)

既然个头有保证了,那么身材呢?在宋朝的军队中,弓弩手是绝对的主力:在所有的骑兵、步兵中,超过八成都是专习弓弩手,这从《清明上河图》中仅有的兵士在摆弄弓箭就可以看出来。根据《宋史》中的记载,“弓射一石五斗、弩蹠三石五斗”是禁军的选拔标准,宋朝的一石等相当于十斗,约合今天的59.2公斤,也就是说手臂要能拉开88.8公斤拉力的弓,脚能够拉开207.2公斤的弩才能入选。什么概念呢?普通猎人打只野兔,20公斤的弓已经足够了。我们的战神岳飞,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能拉开179.1公斤拉力的弓,那绝对是超级变态美男子啊!(什么?有人问我后羿?那是神话中的美男子好哇……)

你知道吗?赵家军个个都是肌肉美男|宋朝的军事(下)

《清明上河图》中酒铺前的兵士

为什么宋朝会如此重视弓弩手这一兵种呢?这跟宋朝的国策是分不开的,在前面几讲中我们说过,宋朝一直都采取重文抑武的方针(具体原因请自行回看),而且一改前朝以来沿用的“征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制”有点像西方的雇佣军,只花钱买他们来打仗,这些人的忠诚度是难以保证的,绝不能指望他们能不惜牺牲生命冲锋陷阵,一旦到了生死关头肯定逃得比兔子还快。

你知道吗?赵家军个个都是肌肉美男|宋朝的军事(下)

既然没有一支强悍的军队,所以宋朝皇帝是能不打仗就不打,哪怕是降下身段来给周边宵小纳个贡也没啥丢人的,但毕竟也要保有一种有效的威慑,让敌人知道咱大宋也不是随便好惹的。如果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也得能扛一扛,进攻不行但起码能守得住。对于拥有强悍作战军队的辽、西夏、金、元,什么样的方法能最大限度杀灭敌人、保全自己?当然是远距离攻击的武器——弓和弩。

你知道吗?赵家军个个都是肌肉美男|宋朝的军事(下)

《西岳降灵图卷》(宋·李公麟)中的弓箭手

如果说受限于一个人的臂力,弓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制约,宋朝较之前的基础上并没有太多的改良。但弩就不一样了,明代茅元仪在《武备志》中曾说过,“(弩在宋代)极尽古之工巧”。凭借着发达的手工业基础和技术进步,宋弩相较于唐弩性能上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光是装填速度大大提高(距敌五尺之外仍能发射),而且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多人弩,极大地拓展了弩的射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神臂弓和床子弩。

你知道吗?赵家军个个都是肌肉美男|宋朝的军事(下)

神臂弓发明于神宗朝,当宋神宗看到它能“射二百四十余步(1步=1.536米),入榆木半竿(距离370多米,能够射入榆木的一半)”,要知道榆木是很坚韧的一种木材,有句成语叫“榆木脑袋”形容人顽固不化,所以可见神臂弓的威力。自问世以来,神臂弓就立下了赫赫战功。还记得靖康元年金兵围攻东京吧?当时兵部侍郎李纲就是靠着神臂弓和床子弩带领广大东京军民挡住了金兵的进犯。就连金军大将金兀术也十分忌惮神臂弓的威力。也正因如此,宋军对这件神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步军弩手第一等”才有资格“兼习神臂弓”;而且神臂弓的毁损丢失是要受到如流放等重罚的。

你知道吗?赵家军个个都是肌肉美男|宋朝的军事(下)

小型床子弩示意图

床子弩是宋军的另一大杀器。在《武经总要》中,一共记载了七种床子弩,最少的需要4个人操作,最多的则需要70个人,足以相像有多么的庞大。因此,通常大型的床子弩是只用于守城的,而4-5人的床子弩才用于随军出征。(如宋太宗设计的平戎万全阵图中布置有“床子弩二千八百八十”。)北宋初年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命令魏丕对床子弩进行改造,使得其射程可达千步(1500多米),力道可想而知。当东京保卫战打响的时候,金兵攻城时,三弓(床子)弩“一发而贯三人”(一箭射穿三个人)

除了弓弩之外,还有一种攻防城的利器——投石车。但是这种体量更大、操作更复杂的装备只是作为床子弩的补充和辅助,最开始时既没有对投石车部队炮手数量的明确规定,也没有对炮手技能有任何的考核标准。直到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才规定了炮手的考核标准。但只可惜这些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几近荒废,靖康元年,在宋钦宗一次检阅时,居然发生了投石车断裂伤人的悲剧。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大师小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购买中华文明图书大系!

你知道吗?赵家军个个都是肌肉美男|宋朝的军事(下)

往期精彩:

中华文明史十五讲之大宋篇

北大120周年校庆系列导读

相关文章